——巴南区政协创建“五联”特色委员工作室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5月14日上午,位于巴南区花溪街道景竹一村的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内,50余名80多岁的老年人歌声嘹亮、神采飞扬,饱含深情唱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也表达着对巴南区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的感谢。
该福利院四周被花溪河环绕,鸟语花香,主要承担全市城镇“三无” 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养老服务。但单调的养老生活逐渐让老人们感到苦闷。年近八十的黄志珍老人曾不止一次说:“最开始还可以和大家散步聊天,但住久了之后也没什么可聊的话了,每天都没事儿可做,生活没有乐趣。”
巴南区政协委员郑迎旭在调研中了解到该福利院的实际情况后,立刻动员区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的各位成员一起集思广益,讨论如何发挥文学艺术的趣味性来帮助这些老人。
在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的多方协调与努力下,最终,一个年龄总和超过四千岁的合唱团在该福利院成立了,每周二还有专业老师前来为老人们授课。为了进一步丰富福利院老人的生活,该委员工作室又推出舞蹈和书法两个兴趣培训班,老人们的养老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我们现在每周有三门不同的课程,养老生活不再单调。”刘高碧老人感觉现在大伙儿都充满了活力。福利院相关负责人熊倩也放心了不少:“多亏委员工作室的帮助,老人们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多了。”
“文学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身心愉悦的重要途径。”郑迎旭说,将继续组织更多文艺志愿者深入界别群众,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开展类型多样的文艺培训活动,满足群众所需。
巴南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按各界别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的内在逻辑联系,以行业联、兴趣联、属地联、专技学术联、属性界别联五个模式建设“五联”委员工作室,为委员履职搭平台、建机制,是巴南区政协的一次创新探索。
在该模式的推动下,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作用,聚焦群众诉求,化解矛盾,凝聚共识。除了巴南区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常态化为福利院老人开展合唱、舞蹈、书法等专业培训,区数智装备制造(行业联)委员工作室则通过多方协调,助力开通了定制公交线路,有效解决了重庆数智产业园60家企业2000余名职工及周边群众上下班高峰出行难的问题;区人民医院(专技学术联)委员工作室利用专业医疗资源,积极研讨医疗下沉服务工作,促成区人民医院与界石中心医院合作,推动了区域医院资源共享、检验结果互认的实现。
巴南区政协主席何永革介绍,目前,“五联”委员工作室已增加到18个,为更多委员提供了学习宣传平台和服务群众阵地。他表示,区政协将继续激发委员主体作用,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向纵深发展,促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奋力书写履职为民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