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6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聚焦强村富民   以改革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发言摘登 聚焦强村富民   以改革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强村富民   以改革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部门回应

版面翻页
聚焦强村富民 以改革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发言摘登
02

聚焦强村富民 以改革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发言摘登

关于推进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 唐双福

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乡村是激发“三农”新质生产力,拓宽强村富民之路的重要路径。重庆市大力推进数字惠民连城乡、数字赋能新业态、数字治理新乡村、数字推动现代化发展,农村互联网通村入社率达到10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08亿元、村级在线议事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2.6%,为乡村振兴平添了智慧翅膀。目前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43%,居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但乡村数字化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挑战,建议按照“113N”总体思路推进乡村数字化发展。

统筹打造一个渝农数智大脑,推动数字“三农”新基建加速布局。按照“市级抓总、全域联动、社会应用”推进思路,打造全市“三农”信息化咨询、服务、管理、决策的底座“渝农数智大脑”,加快推动数字土壤、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等“产管服系统”应用效能建设。

链式构建一大智慧农业模式,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探索发展“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未来工厂+数智市场”数字产业链模式,通过数据应用推动农科知识扩散、业态创新,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重点布局生猪、粮油、柑橘、榨菜、茶叶、火锅等产业大脑,打造一批智慧种业、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未来农场和未来工厂,推动全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全面强化三个基础支撑,推动数字“三农”发展新型生态圈构建。强化科技支撑,建议组建设立1个农业数智创新联盟和专项,加大数据应用推动科学范式迁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以“四级联创”加快技术研发及场景应用转化。强化要素支撑,学习外地经验,加强西南大学等5所智慧农业学院数字“三农”人才培养;培育数商主体,协同开展数据、业务、决策、执行一体化建设,打造数据安全流通和共享的协同生态圈。强化标准支撑,加快数字“三农”应用开发、数据采集治理、未来农场建设等标准制定、实施和转化,营造安全保障氛围。

落地N个新型数字化服务场景,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竞争格局。创新发展“数字+乡村产业、乡村文旅、乡村金融、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创新、乡村服务”等数字化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上中下游全链条数字化赋能,为乡村建设、生活、治理提供全维度数字化服务,体系化推动城乡发展同步、“数字红利”共享、现代化同频。

把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为“四千行动”集中展示区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荣昌区政协主席 赵天智

现代农业园区是“四千行动”的重要载体,“四千行动”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涵。调研发现,整合项目资源,集中在农业园区实施“四千行动”项目,效果较好,为“强村富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整体谋划布局。充分发挥农业园区产业规模、适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及利于“四千行动”集中实施的优势,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整合项目资源,增强“四千行动”叠合实施效应。

做强生态特色产业。依托农业园区土特产资源,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互动,做长做强生态特色产业链。坚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康养、新奇体验和研学旅行等产业,发展特色美食和土特文旅商品。持续推进“强镇带村”工程,推动农产品粗加工、鲜品冷藏等行业向农业园区集聚,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培育发展园区电商、物流运输、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行业,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打造乡村CBD。将“四千行动”、非耕地开发、四好农村路等涉农资金整合为一个项目下达给区县,实施结果由市级部门联合验收。项目集中在农业园区实施,建好园区便民服务和文化娱乐中心,支持商贸发展,集聚人流,把农业园区核心区打造成为乡村CBD。

引育市场化运营主体。坚持资源配置市场化,依托“四千行动”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组建园区运营主体。运营主体由“龙头企业+国有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等组成,分层组建市场主体,“四千行动”项目资金作为国有公司股权,集体资产为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民土地经营权和其他财产作为股权,运营主体参与项目工程设计与监理、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制度机制。以高标准农田为牵引,建立“四千行动”项目“区县主管、乡镇主体、市场主体主建”机制,区县统筹整合项目,集中在农业园区实施。建立高标准农田“建、管、用、维”一体化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全域土地综合治理,采取“村社所有、乡镇统筹”方式,综合使用宅基地复垦、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指标,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有效流动。

多渠道盘活利用 推动农村资源资产价值实现

市政协委员、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 张 菡

近年来,重庆市聚焦改革赋能,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重点,系统集成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成果有力有效。但调研发现,我市在多渠道盘活利用推动农村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议:

建立资源资产价值化机制。建立价值发现机制,开展资源资产梳理行动,按照经营性、公益性等建立台账,厘清资源资产现值和使用情况。建立价值评估机制,按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型资产分类制定价值核算办法,合理确定各类资产价格。建立价值保护机制,加强资源资产统筹管理使用,制定分类管理清单,明确各级开发利用的范围和权限。

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坚持“投、建、用、管、还”一体谋划,结合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和农村撂荒地整治,有序推动小田变大田。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方式,逐步消除“细碎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经营、管理,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提高土地劳动产出率和亩均产出效益。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模式。以产业、项目、资源为联结点,以投资、参股、联营等方式稳妥组建“强村公司”。加强村级集体经济之间、村集体与企业之间合作,拓宽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渠道。提升集体经济经营效益。一方面加强村级集体经济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经济素质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运营思维和品牌思维,通过市场化运营,将农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益。

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主体及程序,分区域、分地段、分资源探索不同流转价格,形成良好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氛围。加快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整合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设施用地等资源,提升综合利用效能。扩大农村实物产权流转交易品类,探索将农机社会化服务、地方特产等资源进行交易,促进城乡要素有效流动。

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九三学社荣昌区支社主委 周建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重庆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涵盖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业态,特色优势产业为强村富民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调研发现,我市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仍面临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特色。全市“一盘棋”,引导各区县依据自然资源禀赋、土壤气候条件,探索符合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新产业,差异化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集群发展,避免同质竞争,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做深“土特产”文章,把乡村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培优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特色乡村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质增效。鼓励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创建与营销体系建设,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引入现代加工技术和营销理念,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通过“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到全产业链带来的增值收益。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赋予特色优势乡村产业新内涵,拓展农业观光、生态康养、农耕体验等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业态,形成一二三产融合、产城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完善财政资金奖补政策,重点支持农村冷链物流、仓储、农产品加工等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科技、金融等优质资源下沉,构建覆盖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加强多层次人才的实践型应用转化,提升企业创新力和品牌拓展力。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

市政协委员、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黄德利

2023年,重庆率先在全国出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标准,通过党建强村、产业兴村、生态靓村、服务惠村、治理和村,打造出星级“网红”巴渝和美乡村107个,评选最美庭院7万余户,到2027年全市巴渝和美乡村覆盖率将达到100%,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供了重庆模式。但调研发现,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村庄建设缺少特色、公共服务不够健全、产业发展管理不规范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机制。建立科学的规划引领,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加强农村三产融合,挖掘村庄历史人文,避免“一个模板套千村”。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提高规划前瞻性和科学性。

补齐公共设施和服务短板。加大医疗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为基层教育和医疗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大力推动农村“五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水平,参照杭州西溪湿地、台州金大田村经验,合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

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打造基层多元化治理体系,推行百姓说事议事机制,激发村民自治活力。积极推动法治赋能,抓实移风易俗,推动村民法治意识增强和乡村德治水平提升。

坚守底线发展多元化产业。坚持“两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乡村手工艺、生态农业等新兴多元化产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培育公益林,打造小微湿地景观,恢复生态环境,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积极组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利用多种经营资本、引入多种经营主体、开展多种经营模式。积极发挥集体资本作用,发展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延伸农文林旅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武隆区政协主席 王 频

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重庆市2021年启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五类”致富带头人6924人,累计带动60余万人实现增收致富,对强村富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涉农区县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依然存在选培引育困难、培育方式有待改进、作用发挥难持续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致富带头人培育环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技研发投入,加大农机服务补贴,强化农技人才培训,建立适应山地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单户农业生产成本,逐步破解产业空心化问题。推进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农村产权综合改革,放活承包地经营权,引导土地股份合作,通过农户互换并地等方式,推进“一户一块田”。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改进致富带头人培育方式。延长产业发展链条。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实施“一个经营主体,培育十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百户农户增收致富,发展一方集体经济”计划。围绕产业开展培训。借助科研院校或相关机构力量,系统化、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和专家顾问团,开展“一对一”“师带徒”持续培养。

以支持激励为保障,促进致富带头人茁壮成长。完善配套政策。以市场化方式设立致富带头人专项基金,出台相应管理办法,专项用于创业引导、专项培养、表彰奖励等。加大涉农区县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力度。建立优秀致富带头人项目支持、金融支持差异化政策。强化跟踪服务。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致富带头人服务平台,推进致富带头人与技术、商超和电商对接,提供市场信息、用工指导、预警研判、咨询服务。建立“成长型”致富带头人保障机制,让其同等享受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好。

以数字化赋能“三农” 助力农村强农民富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杨作芳

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农业注智赋能,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调研中发现,在数字化赋能“三农”过程中,还存在建设与需求对接不精准、数字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数字效益发挥不够显著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统筹,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多规合一,建立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把各区县农村数字化建设放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谋划。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方式开展联动,引导区县、乡镇区域平台和不同行业平台建设,依托平台体系,实施数据“上传—使用”联系机制,鼓励农业主体通过数据要素促进农产品销售和生产效益提升。

软硬兼顾,增强平台适配性。简化数字平台使用流程,降低操作难度,确保农民有兴趣、有意愿、有能力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中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平台应用程度,分类制定数字化建设支持措施;分批次将数字农业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补贴名录,降低发展数字农业成本。

摸清家底,建立标准化体系。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规范化的数据关联制度,由政府部门牵头,对全市农业大数据“家底”进行梳理,制定全市农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目录清单。建立数字农业标准体系,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委托给具备编制能力企业主体,实现农业农村数据的统一关联、统一管理,实现“数字语言”“信息代码”的标准使用格式,解决不同行业、部门、环节数据衔接难问题。

拓展应用,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在生产层面,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销售层面,发展乡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试点电商村、盒马村、淘宝村等新型数字乡村发展。拓展数字技术应用范围,加大对公益性多元化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支持力度,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做活“强村公司” 赋能村庄经营

市政协委员、垫江县政协主席 郑小波

“强村公司”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强村公司”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累计培育“强村公司”4300多家,开启了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为村庄经营注入了新活力。但我市“强村公司”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经营人才短缺、政策赋能不足等困难与问题。为此,建议:

健全运营机制。出台“强村公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重点成立镇级“强村公司”抱团发展。引导“强村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指导“强村公司”因地制宜运营乡村产业,拓展业务范围,由政府主导慢慢过渡到政企分离。搭建“强村公司”信息交互平台,分类建立“强村公司”项目库,为飞地抱团发展提供平台和渠道。

强化人才支撑。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合作,建立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完善人才库建设,培育“强村公司”职业经营团队。出台针对性政策,引导退休干部、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和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回流“强村公司”。畅通“强村公司”管理人才职业发展渠道。

强化政策赋能。完善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优化乡镇和村庄国土空间编制,统筹安排用地指标支持“强村公司”发展项目落地。扩大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试点。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政策,鼓励保护性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对“强村公司”发展的项目给予信贷优先支持。

强化利益联结。推广“强村公司+社会资本”等乡村投资模式,“强村公司”依托集体资源负责资产配置和统筹,社会资本重点投入市场运作和品牌建设,推动“强村公司”在村庄经营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农户以闲置农房、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入股,在项目建设时吸纳培育一批乡村工匠就业,构建以资源、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户积极性,提升群众获得感。

以政策创新积极引导各类要素资源下乡进村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西南大学副校长 赵国华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序引导、依法规范城市工商资本和科技、人才下乡”。近年来,我市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乡村要素短板加快补齐,农村产业水平快速提升,农村面貌得以重塑。但调研中发现,我市在有序推动要素下乡进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要素承接能力。加大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兴建力度,提升乡村路网、水电、通讯、物流等保障力度;加大乡村居住条件、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条件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建立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夯实政府责任。

强化政策精准供给,盘活乡村现有关键要素。系统开展清产核资,摸清乡村要素家底,分类建立要素台账,厘清要素价值、权属和使用现状;创新政策供给,推进乡村闲置要素集约,面向产业需求解决耕地、建设用地、宅基地、林地、劳动力等要素零散的问题;健全乡村实物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拓展交易品种,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汇集乡村振兴要素资源;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和诚信教育,为盘活乡村闲置要素创造有利环境。

强化要素内外联动,因地制宜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全市一盘棋做好各区县产业规划布局,强化内外要素协同;强化区县之间要素协同,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区县共享融合发展,避免重复投入;建立乡村产业项目准入与清单管理制度,分类别针对性给予财政帮扶激励、基金支持和风险分担等政策支持。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关键要素下乡进村市场活力。建立工商资本下乡业务范围和指导目录,规范资本经营行为,严格准入退出机制;加大人才下乡支持激励力度,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加大大学生乡村定向免费培养力度;建立乡村产业科技支撑实验站,加大国家对科技成果在乡村转化应用的认定与激励力度。

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恰似一幅水墨和美乡村生态画。(资料图) 瞿明斌 摄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龙村高低错落的梯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画卷。(资料图) 记者 柯俊彬 摄

北碚区柳荫镇立足区域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生态绿道经济工程,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图为夕阳下的柳荫镇东升村。(资料图) 记者 柯俊彬 摄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