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8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在乡村擘画壮丽蓝图 幽幽南山上   黄葛古道来 九锅箐听涛 院坝协商会(插画) 八月的丰碑 乡村的草帽 慢夏

版面翻页
视野
04
在乡村擘画壮丽蓝图

——读《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

□ 作者 钟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部教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所著的《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站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新高度,以迈向未来的新思维,对中国乡村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读懂中国,从读懂乡村开始”。在作者看来,离开乡村无法读懂中国式文明。长期以来,受西方学界欧洲中心论思潮的影响,一部分人对我们的乡村存在着误读。认为凡是乡村,就是贫穷落后的所在。而在我国古代,“乡”的本意是指两个人相向对坐、共同进食的温馨场景。这样的一个“乡”字告诉我们,中国古老的乡村是一群人生活的地方。而来自西方的“农村”,则是相对于城市而存在,属于城市的附属地区,是一个为城市提供粮食生产进行农业活动的地方。由此可见,西方农村突出生产功能,中国的乡村突出生活功能。一词之差的背后,实则蕴含着中西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我们的乡村必将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在作者看来,从乡村启航的生态文明具有城市不具有的诸多禀赋优势:一是乡村蕴含着生态文明所需的文化与智慧;二是乡村拥有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本,具有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优势;三是乡村拥有生态文明倡导的低碳健康生活方式;四是具有充分利用新能源、实现清洁能源的独特优势。作为孕育未来新文明的乡村,自然也孕育着未来的新经济。正在兴起的乡村绿色经济,是生命友好、自然友好、社会友好的“三好经济”。“三好经济”是“自然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新财富经济。未来新乡村经济不排斥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与共生协同的多样化的新业态经济。

此外,乡村还将是未来新文化的启蒙之地。从技术为王转向文化为王是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让生命从物欲蒙蔽中觉醒,让生活从物质主义困境中解脱,需要人类生命的再度觉醒与启蒙,而能够为当代人类提供生命觉醒与文化启蒙的地方,不是城市,是乡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教育是文明的母体。任何一个新时代的开启都是从教育改革开始的,因此,迈向新时代的当代中国,需要从重建我们的教育开始。

乡村不仅是中华文明之根,也是中国改革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试验地。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种必然。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乡村不仅蕴含中国智慧,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以此作为考量,乡村振兴所具有的另一个伟大使命,是迈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它将再度从乡村开始。未来新文明将是城乡互动、共同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文明,这个新文明是一个诗意乡村、温馨小镇、田园城市多样化发展的新文明。

令人自豪的是,中华文明在今天中国古村落中仍然“活着”,中国乡村有千年相传的家谱,而中华文明也有一部留在中华大地上的五千年文明图谱。抚今追昔,发生在一万年前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为人类贡献了多样化物种与多样性文化。发生于近代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为当代人类贡献了一个高效率的农业。正在孕育的第三次农业革命,也是回归乡村的社会农业、回归多样化的文化农业、回归公平共享的普惠农业。可期的是,如此的农业革命,将带来中国乃至世界乡村文明的复兴。大量的事实表明,中国将成为第三次农业革命的动力原地,这是有着五千年农耕智慧与农耕文明的中国为未来世界的重要贡献。

壮丽蓝图在乡村擘画。全书在问道乡野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蕴含着中国式未来的乡村价值和使命。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中国乡村;独到地预判和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起点在乡村。读懂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启航的精彩起点。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