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双桂堂第10代住持竹禅方丈如果还在世的话,今年就整整200岁了。双桂堂作为西南地区佛教的一方圣地,闻名遐迩。以至于大凡有客来梁平,我们都免不了陪同前去一睹风采。一来二去,便知道了双桂堂的过去、现在,也知道了破山、竹禅、妙谈几大名僧,以及他们许多有趣的故事。
说来惭愧,我爱好音乐,却一无所长,虽然很多年前便知道竹禅是一位得道高僧和书画大师,却不知道他竟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古琴大师!
前年某日,我为“梁山才子”熊少华制作了一个影像作品:《把笔狂涂即畅神——熊少华和他的诗书画印艺术》。为表达古朴的意境,在选择背景音乐时,我特意选了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为慎重起见,我征求了忘年交、古琴新秀刘鑫的意见。他说,熊老师是双桂堂的文化顾问,跟“双桂文化”又有那么多的渊源,何不就选竹禅大师的名作《忆故人》?
直到这时,我才第一次知道了《忆故人》乃竹禅大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竹禅,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得知他自幼才情出众,系清代著名书画大师、佛学大师。曾为慈禧太后作画、传戒。而且“喜抚古琴,其声渊渊,悠扬悦耳,令人万念顿消”,后几经磨炼,逐渐成为了一位“名扬川楚、吴越”的著名琴家!
竹禅的一生创作过很多古琴曲,《忆故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虽然也有说竹禅只是此作的整理者或二度创作者,但据当代中国古琴泰斗李祥霆先生考证,此说“现有的文献资料已经无可考。”他还说,“该曲1937年便刊载于《今虞》期刊……在1956年以前,全国会弹这首曲子的,总共只有6个人!同时,它也是现在全国古琴考级的曲目之一。”如此可见《忆故人》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竹禅和尚为何要写《忆故人》?他“忆”的又是何人?写作的具体时间是何年何月?如前所述,现在很多问题已经无从考证。我想,《忆故人》已列为全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在全国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此便足矣。
行文至此,我不得不说到熊少华为《忆故人》增补歌词的事儿。
熊少华何其人也?他亦梁平人。原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也是双桂堂多年的文化顾问。曾正式出版过《竹风禅韵》、《破山评传》等作品。
去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刘鑫带领一众弟子来到原北伐将领张冲的祖屋良公祠。这里地处郊外,阡陌纵横,小桥流水,红墙绿瓦,是一个演奏古琴的绝佳胜地。应我之邀,他专门演奏并演唱了竹禅的《忆故人》。只见他轻抚琴身,随着指尖在琴弦上的触动,古琴顿时发出了一声声低沉而悠远的吟唱。琴声如诉如泣,时而轻柔,时而高亢;时而悲痛,时而欢快,让人深刻体验到在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琴家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当晚,我给熊少华打去了电话,询问他为《忆故人》增补歌词一事。他以十分谦虚的口吻说那是他十多年前写的,当时受到这首名曲的感染,便不知天高地厚,想跟竹禅上人来番唱和。也因当了这么多年双桂堂的文化顾问,想着为家乡的佛教文化事业作点贡献。他说,“时间都这么久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听罢,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感动,当即便将《忆故人》的词放到了朋友圈,以让更多的人知道。
秋风清,秋月明,空山落叶一声声,触目动秋心。人间过客,天涯孤旅,何处是归程?
携破笔,抱素琴,一瓶一钵且行吟,踪迹若飘萍。挥毫自遣,扣弦独啸,遗响托知音。
巴水淼,蜀山深,桂花开处系平生,万竹山青青。千重宿雾,百年梦境,觅觅复寻寻。
怀故土,忆故人,故人一去杳无凭,独把丝桐鸣。暮云春树,寒窗冷馆,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