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开展界别协商侧记
近年来,重庆着力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制度,构建全链条分类体系,健全分类处理设施,培养群众习惯养成,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如何更好推动我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10月31日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组织召开的“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界别协商会上,部分政协委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协商交流。
探索多元共治体系
“我们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对农户按照每人每月1元标准筹集经费,用于本村有害垃圾积分奖励和清扫保洁补助,目前已形成常态经费保障机制。”市政协委员、忠县政协副主席、民革忠县工委主任唐代文介绍了忠县结合农村实际,探索市场化机制的经验。同时,她也针对当前我市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主体单一,政府几乎“包办”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流程,政府、村委会、居民和市场之间的协调关系亟需加强等问题呼吁,“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补助资金,制定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
“垃圾分类不能只讲道理,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吴勇建议,依托“两网融合点”,搭建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建立回收积分兑换机制,同时根据村民每年兑换积分评出“垃圾分类示范户”,提高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养成资源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完善清运管理机制
农村垃圾进行前期分类后,收运阶段仍然会出现混收混运的情况。对此,委员们认为,完善清运管理机制,加强监督至关重要。
如何完善清运管理机制?市政协委员,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曲斌认为,打造“村镇县”一体化垃圾处置链条是一种有利方式。可以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或就近处理等模式,推动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置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
此外,市政协常委、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市地矿局一级巡视员吴晓琳说:“我市部分区县在垃圾桶点位布置、投放数量和垃圾收运路线上,存在不合理现象。”他建议,要综合考量各村常住人数、产业布局等各项因素,科学布局垃圾投放点,设置合理的垃圾清运专线;同时,加强对第三方专业公司的运收监管,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确保分类后的垃圾按标准运输和处理。
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
农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推动资源化利用?
武隆区政协主席卢鹏飞为此建议,积极探索秸秆回收加工饲料、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经营模式,督促重点工程建筑垃圾科学规范处置并为其提供市场化服务,积极引导村民对乡村建设过程产生的灰渣土、碎砖旧瓦等建筑垃圾通过就地就近铺路填坑等方式规范处置,实现垃圾处置“治用结合”。
“引进先进技术是促进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垫江县政协人资环建委主任刘元仕呼吁,推进有机肥生产,结合气候特点和农村居住特性,利用微生物技术将厨余垃圾与生产垃圾中的易腐烂垃圾转化为有效养分,实现肥料化和基质化;推广沼气能源,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村家庭提供清洁能源。 (记者 李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