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垭上好风光
“黄桷垭,清水溪,外婆养了群小花鸡”,当我教女儿唱这支童谣时,忽然想起她的外婆从前就住在黄桷垭。
现在黄桷垭已成为重庆的一个风景名胜地,但少有人知道那里也曾落后和交通不便。那时母亲住在黄桷垭正街,黄桷古道起点。她常常跟我女儿说,“我小时候呀,背个背篓去打柴,山上哪有路哟,那么高的山岩岩,跳下来,松枝划破衣服了,回到家就被大人骂”“一挑牛皮菜,从汪山坡坡担到上新街去卖,长长的石板路,要走好久好久,一个来回,脚就起泡了”“11号公共汽车,知道不,就是两条腿”……
天真的女儿只是当故事在听,还会建议:“打的去嘛,羚羊车。”她哪里知道真是难行的路噢,我深有体会。
上世纪80年代,我大舅住在南山铁路疗养院,刚好在文峰塔旁边。每次去我都会住几天,因为一个来回太远了。如果早上从铜元局出门,坑坑洼洼的公路盘山上去,再慢慢走一阵,吃完午饭刚歇会儿,又得往回赶了。
有一条公路通公共汽车,龙黄公路,龙门浩到黄桷垭的。但是当时的龙黄路盘盘弯弯依山而建,很多地方坡陡路窄,雨天还易塌方,一堵就是几个小时。如果坐在公共汽车上,往山下一望,觉得车轮子好像都悬在半空,深深的山涧里一片茫茫的绿,深不见底,心就提起来了。南山公园是小学时组织春游的必去地,但每想到坐车,心里都会发毛。
好在,怕过了,叹过了,时代变了,换了新颜。
上世纪90年代初,南山曾修了旅游索道,这条从上新街到南山公园,号称当时全国最长的吊篮旅游索道,让人省心又省事, 尤其是在春天南山漫无边际的鲜花盛开时,看见人们一对对相亲相爱地坐在吊篮上,抱一大束粉嫩樱花,真是比风景还美丽。
后来又翻修了以前坑洼、塌方的旧路,新建的南山旅游公路漂亮又平坦。入夜时分,开着车上“一棵树”去看夜景,路边华灯怒放,像一串钻石蜿蜒发光。外地来客惊艳,疑为天上人间。还有路边的盛宴——泉水鸡。“吃泉水鸡,喝桂花酒”是上南山观光者的必修课。鲜嫩的鸡肉,醇厚的美酒,还有开胃的乡野土菜,都市的尘嚣早被清洌山风洗得无影无踪。
但这还不够,向黄路通车了,四公里上南山只需要五分钟。这下又有口福了,路上面连着著名的黄桷垭陆派火锅一条街,可低头吃火锅,抬头摘枇杷,举目望松林,闭目嗅花香,乐享野趣中的美食。
至于那条老路“黄葛古道”呢?那条古木盘根错节、绿荫飞泻如瀑的老路;那条我小时候爬到半山腰有老婆婆卖一分钱一杯老荫茶的老路;那条有着古旧砖房、竹林篱笆、歇脚凉亭的老路,是不是被人遗忘了?不会的,现代人这么爱怀旧,管理者已将它包装、挖掘它的文化,重新建设修复。如今,古老的青石板山路上,有簪花古道,有长亭短憩,是个可以锻炼身体、产生故事的好地方。
我决定哪天带女儿上一次黄桷垭,走一走黄桷路。一路风光好,走过了我们家几代人,而且会一直走下去,越走越舒心,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