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1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监管服务“一子落” 川渝市场“满盘活” 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版面翻页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09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扎实推动川渝一体化合作

监管服务“一子落” 川渝市场“满盘活”

近年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论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共同体意识,扎实推动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走深走实。

完善联建机制 打破区域性市场监管壁垒

为推动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重庆市局会同四川省局打破以往区域性市场壁垒,共同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合作体系。

建立健全“1+3+N”合作体系,进一步拓展一体化合作内涵外延。截至目前,两省市局领导小组召开会议5次、会同成都市局召开都市圈联动联建会议2次、赴广安考察调研3次,按年度序时推进任务435项,累计出台双城经济圈政策文件58件。

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巩固两地身份实名认证互认、名称自主申报字词库、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三统一”基础,统一两地名称登记业务规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同一登记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打造“川渝通办”企业登记注册服务专区,推行“云迁移”服务,实现两地登记注册全环节全链条一站式办结,已累计办理1110张营业执照(重庆608张,四川502张)。提高食品、药品、重要工业产品、检验检测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一致性,推动国产保健食品备案等28项事项“川渝通办”,推行川渝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一体化”管理、成渝连锁食品销售企业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互认。

推动质量标准计量联建。签署质量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5行动1平台1基地”合作任务。大力发展川渝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跨行政区域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5个。建立川渝两地企业首席质量官目录并共享互认,联合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200人次、质量“巡诊”活动16场次。实施川渝质量控制(QC)联创行动,累计发布质量创新成果1000余个。试点川渝高竹新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推动质量要素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合力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发布川渝“同事同标”区域地方标准14项,建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成渝联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题数据库。推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川渝两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牵头征集区域地方标准,探索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体系。联合四川省局、中测院签署计量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实现型式评价结果、移动式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结果和20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互认,开展计量比对6项。联合成立国家汽车摩托车发动机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川渝“双碳”产业计量创新联盟。整合川渝两地食品和医药领域检验检测机构、高校等,协同打造涵盖“四平台十中心”的食品药品检测基地。成功举办第六届“西洽会”检验检测服务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建立西南五省(区、市)认可与检验检测联席会议机制,联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联合加强信用监管。出台川渝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同标同质。开展成渝年报合作,实现成渝地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全程线上年报。探索构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打造“成渝有信”品牌。在全国率先出台川渝跨省域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因素积分制规则、川渝市场监管领域依法免予处罚清单,共同制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经营主体登记协同处置规则程序,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和统一。联合建立市场监管、检察、公安等部门跨区域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机制,互移线索368件、协查案件172件、联合挂牌督办案件31件。推动毗邻地区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

深化联动服务 打造一体化市场监管高地

重庆市局会同四川省局深化全面合作,创新推出多种联动服务,让更多便利服务惠及两地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持续强化公平竞争协同监管。连续5年组织开展川渝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交叉互评,案例研讨、学习培训等工作,纠正了一批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共建川渝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专家人才库(已入库58人),印发《川渝涉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办法》。研究制定《成渝区域竞争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及赋值方法》,配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全国首个区域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同步自主开展川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支持指导重庆市16个区县与四川省11个市(州)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协作机制,自主开展交叉互评。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共同制定四批川渝知识产权合作重点保护名录,涵盖重点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优质地理标志三大重点领域,共600个知识产权重点保护企业或品牌。在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和协同处置等方面加强互认和合作。先后开展“巴蜀味道”“川渝制造”“川渝地标”等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围绕川渝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以及重点商品、重点领域进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联合执法,同时发布川渝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典型案件,有效强化了川渝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机制,两地知识产权局、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签署备忘录,明确六项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知识产权双城保护圈”和跨区域跨部门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推动设立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形成“全域管辖、三审合一、三级联动”的审判体系。联合召开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四部门联合发布川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典型案例,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川渝“同城融合”“同城共享”“同城标准”。

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建立川渝食品生产安全联防联治协同监管模式,组建食品抽检核查处置技术专家库,出台川渝特殊食品省(市)级检查员管理办法,联合开展大型连锁食品销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合法合规体系检查。推动药品安全监管19项工作川渝同标、7个事项两地通办,川渝两省市获批开展全国优化药品补充申请试点。市食药检院联合四川省药检院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共同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累计开展联动监督抽查940批次。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交叉检查、联合监管,推进双城经济圈电梯产业集聚区打造,“渝派电梯”首次亮相中国品牌博览会。推进川渝两地网络交易监管协同,联合发布“6.18”“双11”网络交易合规提示,公布一批川渝两地查处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加强广告监管合作,共享广告监测通报14期;共同指导第23届中国西部国际广告节,现场参观人数5.62万人次,现场成交额3.65亿元;联合举办首届川渝“巴蜀工匠杯”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50名优秀获奖选手脱颖而出,为川渝广告产业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持续深化“川渝广告共助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协调、激励川渝两地广告企业免费投入广告资源价值累计达7008万元,拉动经济收入近30亿元。建立跨区域投诉举报转办机制,累计处理投诉举报73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6.16万元。推行跨区域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制度,累计为消费者办理退货3842次、涉及金额57.6万元。

(市市场监管局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