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全力开创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坚持以党建统领推动事业发展,脚踏实地、找准问题、瞄准目标、用准政策,着力推动一批发展工程、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建设
2024年5月,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重庆冠军赛在巴南区华熙LIVE·鱼洞特色商业街开幕,各地球迷前来看比赛、品美食、逛风景,拉动餐饮、旅游、商超、球馆等客流上涨。
“每逢演唱会或赛事,华熙LIVE·鱼洞特色商业街总是热闹非凡,但配套设施却跟不上,经常‘一房难求’。”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暴露出了区内商业中心亟待扩容、城中村改造还需加快的紧迫。为此,该区顺势而为,启动纺织片区城中村改造,建设水上及冰上运动中心、演艺及数字产业园、高端酒店等产业业态,提升华熙文体中心公共服务功能。
从低效用地变为产业高地的不只是纺织片区。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统筹产城融合发展和城中村改造,精心选择片区改造项目,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和商贸、服务业用地。据了解,去年,巴南区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4个,总投资604亿元。城市交通、城市更新等城建板块项目实现投资139亿元,居全市前列。新燕尾山隧道、鹿角隧道、轨道交通27号线等8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实施经济园区惠科项目、智慧总部新城纵二路配套工程等路网建设29条75.78公里,道路建设体量全市第二。出台多子女家庭、人才购房、以旧换新等系列购房补贴措施。组织9个项目25.9万平方米申报市级商品房批量收购计划。推送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23个,完成授信40余亿元。保交楼23个项目22617套交付任务、保交房17个项目2293套交付任务全部销号,实现“双清零”。9个市级“两久”项目全部完成处置,全市并列第一。
城市更新持续向上向好
在巴南区住房和城乡建委看来,构建以“人民算法”为核心的治理体系是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巴南区多措并举,努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巴南区一品街道的场镇房屋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破损、陈旧现象突出,安全隐患较大。为消除群众住房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先后牵头召开会议100余次、调解矛盾80余次,全面推动危房改造工作高效有序。“一品老街危房整治不是个例。”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到楼梯扶手、路边绿化,大到污水管网、口袋公园和休闲广场,这些都是其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突出“小切口”,巴南区正加快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城市更新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赢得了社会各界众多好评。
当前,巴南区已策划15个城市更新片区,排名全市第二,道角机床厂项目纳入市重点示范项目,道角1979项目及全市首个由企业全资投资改造的恒安老厂项目建成投用,打造冰雪娱乐旅游地、国际康复医疗中心,全区571户D级危房已全部完成搬离封控,整治工作成效受住建部通报表扬。巴南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基本形成,居民可就近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托幼、助餐和休闲娱乐服务。
清水绿岸实现蝶变升级
“花溪河是我们巴南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绝不能让它成为‘脏臭’的代名词。”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据悉,花溪河原本碧波荡漾、溪水潺潺,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水直排河流,花溪河两岸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美丽的“母亲河”遭到严重污染。为此,该区实施花溪河、一品河、黄溪河“清水绿岸”项目、城镇管网建设改造项目,完成城镇雨污管网新改建约200公里,排查整治雨污错接点位约1700个,整治排口266个,安装重点排口视频监控26个,创建“污水零直排”小区6个。启动金竹污水处理厂建设,新改建污水处理厂站10座,水质净化站4座,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新增9.7万吨/天,能力提升48.5%;新改建管网约130公里,同步对600多个混错接点进行改造;建设河道岸线19公里,生态步道修改建16公里,为老百姓提供了休憩的亲水空间。
“我们以‘巴南绿带,野趣花溪’为愿景,通过具有山城特色的立体交通步道体系串接各个景观节点,打造了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展示巴渝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随着花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全面完工和各系统的正式运营,花溪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花溪河全河道断面水质已达到地表准Ⅳ类水及以上标准,治理成效得到了居民群众认可。
(龚淑英/文 巴南区住房和城乡建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