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促发展 砥砺前行惠民生
——2024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19项年度核心指标全部提前完成,奋力交出了人社高分报表。
稳就业 搭建增收致富“暖心桥”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经济发展。
2024年5月29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活动(渝中专场)在重庆医科大学开展。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24年应届毕业生谭海鹏来到现场,聆听了招聘宣讲会和市外来渝大学生代表在重庆工作创业情况后,决定加入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大家庭。进站不到一年,谭海鹏已获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相应的经费资助。
“我们始终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大就业’工作格局,多渠道稳岗扩岗,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围绕“稳就业”工作主线,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通过筑平台、抓培训、拓渠道、惠企业、兜底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促进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筑牢民生之本。
持续做好惠企稳岗。全面落实落细国家各类扶持政策,累计向1.56万户企业发放就业补贴17.3亿元,为33万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31亿元。迭代升级“稳岗贷”产品,联合13家金融机构为7490户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256.6亿元。
持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促进青年留渝来渝34.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全市794.5万农民工实现愿出尽出,83.6万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累计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200个和试验区县7个。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5万人,失业人员就业25.9万人。
持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迭代升级“渝悦·就业”应用,大力培育创业孵化园区,建设10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200个、零工市场120个,多渠道促进就业。全年开展就业服务201.3万人次,帮扶重点群体12.7万人次,就业率达85%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5万人次,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88%。推进创业担保贷款“秒申秒审”机制改革,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7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8万人。
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1.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9%。在今天的重庆,一项项政策持续发力,一件件创举激活动能,牢牢稳住了就业大局,助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强保障 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制度。有一份保障,就有了一份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有幸福感,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声和期盼。
“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减震器’‘安全网’作用,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以务实有效举措落实社会保障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社保改革不断深入。在全国首批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目前已覆盖7家试点平台企业60.6万人,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和待遇水平“双提升”机制,首批在石柱、潼南、长寿等10个区县试点。川渝协同出台首个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实现一卡“通用、通行、通游、通购”。
参保扩面量质齐升。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开展“零城保”家庭社保提质,着力解决经济困难群众“脱保”“断保”问题。将超龄人员和实习生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已参保6.78万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666.7万人、646.8万人、707.5万人。9000余名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
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调整增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惠及862万人。在全国先行全域实施个人养老金,覆盖405.5万人。出台急性职业病工伤医疗待遇政策,公布高温中暑等32种急性职业病目录。持续推进工伤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首批27家协议机构试点服务。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建设“基金智管”应用场景,全力守好百姓养老“钱袋子”。
织密保障之网,助力高品质生活。在今天的重庆,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一张越织越密的社会保障网,兜住的是群众心里的那份踏实与温暖。
搭平台 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如何拓展人才发展空间,释放人才增长动能,让人才成为“源头活水”?
2024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围绕“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总目标,建强专技、技能两支人才队伍,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做到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服务留才。
坚持赛会引领,加强人才引育。成功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集中引进紧缺优秀人才3925人,引进人才项目253个。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等引才活动326场,全年全市引进人才8.4万人,同比增长14%。新招收博士后1352人,全职博士后首次突破4位数、同比增长40%,出站留渝率增至90%。新引育卓越工程师1.03万人,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1567人、数量居全国第一。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吸引61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技能精英参赛观摩。组团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3金1银1优胜的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打造“巴渝工匠杯”竞赛品牌,全年举办23个赛事活动,涵盖100余个竞赛项目,辐射带动100余万人参与。
深化改革试点,激发创新活力。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技术助理工程师职称认定,认定助理工程师141人。创新推行退休“双高”人员聘用,全年聘用退休“双高”人才817名,同比增长96.3%。实施“巴渝工匠”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新八级”制度,试点企业评聘首席技师4名、特级技师108名。贯通人才发展“立交桥”,1200余名专技、高技能人才互相贯通。全面推进“智能+技能”数字技能试验区建设,60个技能人才培育项目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国际劳工组织新型学徒制培训试点,成功建设“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4个培训基地和1个师资培训中心,授牌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发布国际技能认证项目16项、首批“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培训计划12项。
做优暖心服务,营造最优人才生态。创新实施“目录+计分”人才评价,累计认定近5.7万人。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建设7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打造“渝才荟”数字平台,集聚职业经理人110名。创新推出“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一件事”“职称快评一件事”。73项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全年服务73.7万人次,满意度达99.9%。
汇聚人才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50万人,人才密度居西部第一;全市专技人才240万人,高、中级职称占比达50%;技能人才总量550.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2%、西部领先。
促和谐 织密劳动关系“安全网”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人力社保部门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2024年在璧山某工地务工的赵勇,9月10日收到了拖欠工资到账的信息,赵勇激动不已。原来重庆市借助大数据,在全市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推广普及治理欠薪应用监管,而赵勇务工的项目正是监管项目之一。9月1日该项目触发专户异常预警,9月3日在经过当地人力社保、住建部门和社区的排查核实后,现场责令建设单位向专户拨付人工费用于支付赵勇等97名农民工工资,9月10日资金到账后,施工总承包单位第一时间通过专户代发农民工工资105万元。
“我们坚持触角前移、全面覆盖、专项攻坚、高效处置,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着力强化高效能治理,抓实抓细权益保障,让和谐劳动关系更有精度。
强化和谐创建源头治理。实施“渝你同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程三年行动。打造完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国家+市+区县”“3+10+100”三级矩阵。探索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试点,覆盖宗申、长安等9家龙头企业。指导长寿区推进特殊工时审批、管理、服务全链条改革,改革经验在国家三方《信息交流》专版刊载推广。
强化调解仲裁多元治理。开展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专项行动,化解风险隐患1344个。联合市高院等6部门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30余个,办理新业态案件400余件。组织实施劳动用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查处违法案件110件。仲裁结案率达99.7%,调解成功率77.8%,分别同比增加0.3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强化欠薪长效治理。创新构建系统治理、数字治理、法治治理、信用治理“四维”欠薪综合治理体系,全年共查处欠薪案件4073起,成功为3.29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3.83亿元。落实“一金三制”制度,试点数字人民币发放农民工工资,培育工程建设无欠薪标杆项目280个。出台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办法,开展“惠民强企·利剑安薪”专项行动、治理欠薪冬季行动,确保查实的欠薪案件在春节前全部办结,让每一位劳动者勤有所获、劳有所得。
优服务 迈出温暖人社“新步伐”
社会保险如何参保、退休怎么办理、就业咨询要去哪里……这些都是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我们始终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持续优化高标准服务,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抓好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实事,提升惠民之感。”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坦言,2024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持续推进数字人社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真正让人社公共服务惠民暖心。
成功申报人社部数字人社“揭榜领题”应用场景18个、居全国第一。构建1个数字人社“大脑”、4条跑道、5大业务板块、N个一件事场景的“145N”数字人社整体构架。
同时,开展“惠民强企·人社在行动”宣讲服务活动1万余场,线上线下覆盖各类群体2080万人(户)次。依托数字人社建设,精简政务服务事项材料70项,精简率21.15%。推出首批人社领域“零材料”事项35项,平均减少申请材料1.2件。
此外,“高效办成一件事”退休、社保卡居民服务2个重点事项提前上线运行,“一件事”服务累计达18项。退休“一件事”减少申报材料14份、缩减办事时限52%,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实现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重点领域“一卡通用”。加强经办服务队伍建设,荣获2024年度全国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团体一等奖。巩固拓展“15+5”人社便民服务圈建设成效,目前全市人社服务点达1.53万个,覆盖率达113.62%。拓展“社银”“社邮”等服务渠道,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域社银合作体系,1028家川渝社银合作网点实现20项高频社保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保持在99.99%。
■后记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
迈进2025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将继续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百姓福祉放在心上,把民生工作抓在手上,不断为民生“加码”、幸福“加速”、生活“加温”,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创出亮点,奋力谱写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做好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返岗服务保障,围绕“引老乡、回家乡、建家乡”主题,出台暖心服务“十二条”,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社保高质量参保专项行动,加力实施“零城保家庭”提质行动、“就业社保”协同行动。扩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和待遇水平双提升机制。深化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改革。加速推进建立职业年金计划分类管理机制。
坚持高质量引育人才。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和博士后倍增计划,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技能强企产业根基工程,建设“技能之城”和“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中心。全力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改革,持续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打造“渝你同行”和谐劳动关系工程。深入开展区域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创新”试点,强化“数字治欠”“信用治欠”工作力度,抓好治理欠薪攻坚行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聚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构建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体系,扎实推进人社数字化改革,持续优化人社营商环境,打造更多改革标志性成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人社力量。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