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1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村美业兴好『丰』景

版面翻页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22

村美业兴好『丰』景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年,綦江区农业农村委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全市“12421”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綦江“123456”“三农”工作的总体布局,推进“四千行动”在綦江落地,扎实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綦江实践,全力促进主导产业“草蔸萝卜”做大做强,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宜居宜业美如画,和美乡村踏歌来。多彩綦江,一幅“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十足的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打开。

近年来,綦江区遵循“先行驱动、示范联动、全面推动”原则,锚定“创一个成一个”的目标,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群众参与度、群众满意度四大核心维度,因地制宜建设巴渝和美乡村。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邀请市乡村振兴局领导进行专题辅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多次到镇街调研指导,提出明确要求,为建设工作定方向、明重点。”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该区建立起部门协作、分工负责工作机制,由区农业农村委牵头抓总,区委组织部、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照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四个一”的工作要求,主动扛责、积极作为、合力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示范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区农业农村委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和创建镇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创建村党总支书记、第一书记召开创建工作培训会,重点解读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成效评价办法和示范创建标准,协调解决示范创建工作中的具体指标性问题20余个,确保镇、村吃透示范创建要求和标准,做到思路清、措施准、效果好。

此外,该区提出建立“一个示范创建专班、一个示范创建方案、一个示范创建清单、一个示范创建品牌、一个示范创建典型、一个委员工作室”的“六个一”示范创建工作要求,落实问题“清零”机制。各示范创建单位分别对照市级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标准,逐项核实评估53个指标,按照一村一清单,打表推进整改提升,确保问题“清零”、工作“达标”。

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实施“三大革命”,为每个村配建公共厕所,建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设备,畜禽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圈养率达100%;推行“清单制”“积分制”“三事分流”等制度,扎实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和“綦家小院”院落微治理,通过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好逸恶劳、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乡村氛围;在村庄发展上进行分类,找准发展路子,注重完善村庄规划,指导各村按重点规划村、稳定发展村、特色规划村、适时撤并村等四种村庄分类差异化推进乡村建设……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2023年,綦江区石壕镇石泉村、隆盛镇振兴村、三角镇红岩村成功获评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綦江区获评2023年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群众参与度最佳区县。

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去年5月23日,綦江区召开2023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结会暨2024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推进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千万工程”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横山镇以原色田园、原味乡村、原生民居为创建主线,竭力打造山水交融、贡米飘香、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云上稻乡·和美天台”乡村田园综合体。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搭建村企联建互助平台,努力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经营等现代生产要素引进村。2024年,成功引进“天台云端民宿”“中药材种植”等业主到村投资发展,盘活了农户闲置房屋,为村民提供了劳务用工及收入。同时,还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推动的人居环境整治格局,做到地面净、水池清、道路畅、空气新、环境美。

郭扶镇结合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特点,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引入现代生活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和美乡村全景式新图景。曾荣获“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的高庙村,充分利用丰富业态、区位优势,凭借“北纬29°康旅示范小镇”等项目的发展优势,紧抓 “旅游+”融合,加快特色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助推生态经济融合发展,实现高庙“富足美”。

石角镇坚持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统筹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开展了农旅融合等项目。新农村建设立足本地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依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持续完成环湖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等配套农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时,盘活荒地建成标准化茶园,利用闲置房屋建成标准化制茶车间,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实现了从“农村”到“景区”、“茶叶”到“产业”的嬗变,逐步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

草蔸萝卜的产业“密码”

2024年12月25日,綦江区第十三届“赶水草蔸萝卜节”暨綦江区草蔸萝卜消费季在赶水镇石房村拉开帷幕。活动首日,草蔸萝卜的线上线下销售量就高达800吨,销售额达320万元。

一个小小的萝卜,长成了致富路上的大产业,绘就了乡村振兴好“丰”景。

“綦江山水美如画,草蔸萝卜甜万家。”说起綦江,就让人想到色泽雪白、品食无渣、消食爽口的草蔸萝卜。 “萝卜形成产业,草蔸成为品牌。南州有福辖此韫涵丰盈之地;赶水幸甚,据兹特产富饶之乡……”这是赶水镇石房村院坝萝卜雕塑上刻的《草蔸萝卜赋》,优美的文字讲述着草蔸萝卜的“前世今生”。

作为綦江农特产品的重要代表,草蔸萝卜集重庆名牌农产品、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光环于一身。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草蔸萝卜强劲“生长”。2021年,綦江区政府将其确定为綦江区农业主导产业,草蔸萝卜由此开启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产品到产业,虽一字之差,却彰显着綦江区把“小萝卜”种成“大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成功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发展萝卜10万亩”“抓实‘一主两辅’产业,建成萝卜核心基地2.5万亩”,翻阅2023年、2024年綦江区政府工作报告,草蔸萝卜成为乡村振兴篇章中的闪亮“关键词”。

走进赶水镇,一亩连一亩的草蔸萝卜一望无垠,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如今,该镇草蔸萝卜种植面积连年增长扩量,2024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同时,该镇还围绕种源端、种植端、加工端、营销端、品牌端全产业链发力,深化与奇味佳、瀚翔等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了12款具有“綦江特色、赶水味道”的草蔸萝卜系列制品,去年草蔸萝卜综合产值首次突破亿元。

除了赶水镇外,该区扶欢、石角、隆盛、东溪、三角等镇,也已成为草蔸萝卜种植规模集中连片区域。据了解,该区种植品种主要为自主登记育种的新品种草蔸60、草蔸90、秋萝1号、冬萝1号,为中晚熟品种,产量2000-2500公斤/亩,商品性和品质俱佳。

“2023年,綦江区赶水镇(萝卜)成功获得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认定。”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萝卜种植核心区域参与主导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共153家,培育农业企业8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71家,家庭农场89户,农户参合比重达74%以上。

事实证明,产业兴,则乡村兴。在綦江,撑起乡村振兴大事业的这颗小萝卜背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三端发力”,在鲜销同时,培育龙头企业4家,实现草蔸萝卜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产值达12亿元。

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在此次草蔸萝卜节开幕式上,“萝卜产业大脑”正式亮相。

据介绍,“萝卜产业大脑”融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聚焦优势产业生态、为农服务等功能需求,主要从三个板块“5+N”个维度体现全流程、可视化、高智能的乡村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帮助管理者随时掌握关键指标,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高效化。

通过该系统,可清晰看到赶水镇“两区一地”的关键产业布局、种植基地的位置以及详细情况、产业加工的详情数据,实时监测土壤温度、湿度以及酸碱度,实时反映赶水镇各区域草蔸萝卜销售概览、价格行情、市场分布等。

“‘萝卜产业大脑’的运用将实现产业数智监测,有利于降本增效。这既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更是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引擎。”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