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1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跑出新速度 实干话落实

版面翻页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23

跑出新速度 实干话落实

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4年,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紧紧围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打好两场攻坚战,做好三篇大文章”的发展思路,始终坚守为民初心,集中力量解决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綦江住建新篇章,并为多彩綦江乐章交出高质量的“住建答卷”。

下足“绣花功” 城市颜值焕新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积极探索适应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的城市更新体系,把推进城区功能提升放在首位,以綦河两岸治理为主线,统筹谋划城区防洪能力提升和老旧小区、危旧房整治等工作,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和美康苑”位于文龙街道代家岗社区大石路起始段,由于修建时间较早,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环境卫生差、污水管网系统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是社区管理一直以来的“头疼事”。但现在,除完成5栋单体楼的改造外,附近的社区家园、地下车库、休闲广场等建设完工,辖区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的缩影。目前,綦江区已完成双龙—代家岗、登瀛场等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改造面积117.6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万余人。

“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我们将重点突出‘三个坚持’”。该委住房管理科科长邓飞介绍,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确定“一轴三区多廊”的城市更新空间结构,划定城市更新规划范围51平方公里,明确4个重点片区、5大类型更新对象、29个重点项目。二是坚持保护为主,不搞大拆大建,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开展综合整治有机更新,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如在下北街防洪达标及城市更新项目中,原址复建崇极城门、青阜城门和端文城墙,再现綦城水上盐关的繁荣景象。三是坚持公益优先,在拆迁的土地上新建滨江公园、广场、文化纪念园等休闲绿地;利用征收及划转的部分建筑,增设农贸超市、停车场、社区食堂、养老公寓等城市功能设施,彰显城市“烟火气”“人情味”。

与此同时,在已有的征收更新、保留更新、划转更新等模式的基础上,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进一步探索自主更新、统筹更新等更新模式。

“在下北街防洪达标及城市更新项目中,采取了征收更新、保留更新、划转更新等多种模式,进一步节约征收成本。”邓飞说,目前,该项目已签订征收协议1196户、签订率96%,腾空1103户、腾空率92%,完成1-6号地块房屋拆除,拆除面积6万平方米。

城区内涝、雨污混流等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始终将解决此类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升城市韧性。目前,已改造管网17公里,实施非开挖修复管网约12公里,整治三、四级缺陷800余处,改造错混接点180余个,完成易涝点整治12处,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打好“组合拳” 楼市逐步回稳

去年以来,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新变化,通过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止跌回稳向好态势逐步显现。

2024年4月30日,千山半岛国际三期项目举行集中交房仪式,项目最后一批次已售房屋实现交付。8月30日,康德城市花园三期交付,两个项目均较原计划时间提前2个月完成销号任务。

目前,綦江区8个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全部销号。

“对已经交付的保交楼项目,我们将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项目质量问题,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办理房屋产权证,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该委房地产开发管理科负责人表示。

在保交房方面,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积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搭建“政银企”协调平台,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白名单”项目,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在商品房去库存方面,该委通过开展商品房促销活动、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推行“房票”安置等多种举措,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其中,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产权调换“房票”结算模式。在系列政策“组合拳”下,綦江房地产市场已初步实现止跌回稳。

此外,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积极防范化解行业风险,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从严落实参建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年累计办理来信来访1183件次,办结1139件、办结率96.3%,办理“民呼我为”事件1068件次,办结1062件、办结率99.44%。

提升“软实力” 营商环境向好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綦江区住房和城乡建委通过创新“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联合验收提前服务、“审批不出园”改革等有力举措,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綦江区,工业项目的落地速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这得益于区住房和城乡建委实施的“审批不出园”改革。

区住房和城乡建委建筑管理科负责人介绍,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工业项目,将施工图审查至竣工联合验收等19个审批事项的审批权限授权给高新区管委会,由园区管委会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批,区住房和城乡建委进行指导监督,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针对企业尽早开工的诉求,该委将办理土地手续的“空白期”进行合理利用,对暂未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项目,提前介入、预先服务,进行“模拟审批”。待项目建设方取得土地使用权、交齐相应规费后,便可立即将项目“模拟审批”意见转换为正式审批文件。去年4月,“年产5万吨铝板带箔及精深加工”项目“拿地即开工”,正是得益于这一改革创新。

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如何加快验收?在綦江区的项目建设现场,召开验收前协调会成为新常态。

在具体实施中,各相关部门协同创新,优化联合验收方式,强化主协办制度,精简竣工联合验收所需材料,验收事项由改革前的6项优化为4项。同时,取消了项目竣工验收整体备案手续,符合项目整体质量安全要求、能单独投入使用的,可申请单位工程竣工联合验收,进一步加快了项目的整体进度。高效化的联合验收让企业“多头跑、往返跑”现象显著减少。

同时,组建了“帮代办”队伍,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代办员”的服务形式,让专业人员“出谋划策”,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依托“一窗受理”窗口,特别设置帮代办专区,从项目咨询、材料准备、窗口办理,到督办、结果发放、后续跟踪,帮代办专员全程参与。去年以来,已开展服务40余件次,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在审批上提速、在服务上提质,当好“服务员”,做好“店小二”,用实际行动助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綦江区住房城乡建委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