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动力
如何看待和理解营商环境对重庆的重要意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还要做什么?4月24日,市政协组织开展“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重点调研,委员们走进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先后视察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了解项目运营、活动开展、平台建设等工作情况,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广泛交流讨论,提出意见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的迫切需要,可以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雷勇认为,政府要切实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真正让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改善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
市政协常委、重庆中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彭果发现,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信用受损,从而进入“黑名单”,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不便。“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王彭果说,应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修复信用机制,提升企业信用修复服务水平,通过给企业提供“纠错”机会,引导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
“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市政协委员、新加坡阿朗斯投资集团主席、阿朗斯(重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廖红海建议,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健全涉企政策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市政协委员、重庆天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冬菁同样呼吁,保持政策的稳定连续性,形成可预期的法治化环境,使企业能够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增强企业市场信心。
近年来,渝中区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为引领,率先打造重庆首条离境退税街区,大力发展免退税消费,营造便捷舒心的国际消费环境。截至目前,渝中区共有离境退税店铺24家,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基本实现解放碑十字金街范围商场、购物中心全覆盖。“接下来将准确研判消费变化趋势,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服务,全面释放离境退税政策效应。”市政协委员、渝中区税务局督办漆星直言。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承洪则把关注点放在遏制职业索赔、营造安定营商环境上。他认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敢于向职业索赔说“不”,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等,更多解放占用的行政资源,助力服务经济发展。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相关培训助企业提能提效。
“超大型城市公共服务与生活配套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市政协委员、重庆江北幸福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李麒麟说,要从社区治理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更好让人才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