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献计打造“长红”文旅城区
本报讯(通讯员 余学亮)“外籍网络大V打卡渝北铜锣山公园等网红景点,视频发布后获得中国驻外使领馆转发”“在渝留学生游览渝北大盛镇,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体验端午节传统庆祝活动,与海外友人分享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故事”……近日,渝北区政协“全媒体+文旅”专题调研组走进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文创园区,看着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大屏上这些充满国际范的文旅短视频,调研组的创新灵感又一次被点燃,为破解“有热点没爆点”的传播困境开出良方。
2024年是文旅产业现象级爆发的一年,渝北区文旅市场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入境游客量、旅游收入、旅行社收入等均有明显增长,而数智时代的创新传播又成为引发城市文旅爆点的重要推手。为此,渝北区政协组建专题课题组,走进职能部门、文创园区和文旅企业,开展视察调研、座谈交流,推动打造“全媒体+文旅”深度融合传播,持续扩大渝北文旅资源的影响力、传播力,提升渝北文旅资源辨识度。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文旅短视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今的文旅产业爆点往往体现在年轻受众互动传播的推动,我们要发掘梳理渝北文旅新业态、新玩法、新场景,与全媒体传播形成联动体系,由新技术赋能生成全媒体传播产品,破解有热点、没爆点,有标识、没品牌,有传播、没聚合的难题,将渝北打造为持久的‘长红’文旅城区。”调研现场,茆琛委员建议道。
“把握媒介传播规律,变‘打卡热’为‘消费热’,解决创新传播‘见实效’的问题同样重要。”严旭川委员提出,根据不同传播平台的受众特性,分类施策找到流量密码,注重传播导向,避开追求“新、奇、特”导致“打卡热、消费冷”赔本赚吆喝的现象,真正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龙勤国委员呼吁,参考国内文旅“顶流城市”成功经验,变“重IP”为“重价值”,“建议渝北文旅传播考虑在关键节点和热度较高的主题活动中,由宣传部门或区融媒体中心等相关单位统筹全区食、住、行、游、购、娱的对外传播投放资源,确保传播合力发挥最大化效能,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深度结合。”
渝北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将充分吸纳委员建议,立足渝北特色文旅资源优势,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在对外宣传推介和旅游营销方面不断进行新尝试、力求新突破,以全媒体眼光开展多层次、高密度、全覆盖宣传推介,打造具有渝北辨识度的文旅传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