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城墙说说话
□ 作者 黎强
在江津老城北固门街,坐落着一段珍贵的古城墙遗址。这段坐南向北的城墙残垣向东延伸约300米,最高处达5.8米。史料记载,城墙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正德五年(1510年)毁于战火,正德九年(1514年)重建。原城墙设有九座巍峨的城门,每座城门上都建有雄伟的城楼。
我常常独自来到这段老城墙前,抚摸那些历经沧桑的墙石。一顺一丁的砌筑法依然清晰可辨,虽然石块已经风化,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姿态。这些沉默的石头见证了多少风雨,守护了多少代人的平安。触摸着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城墙跳动的心脏,沉稳而有力。
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从墙缝中顽强生长的黄葛树。它们没有肥沃的土壤,根系裸露在外,却依然执着地拥抱着古老的城墙,在石缝中寻找生机。这些顽强的生命与古老的城墙相依相存,构成了一幅生生不息的生命画卷。
坐在城墙根下,童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记得那时,我们一群孩子在城墙下追逐嬉戏,捕捉蝈蝈,粘知了。夏日的蝉鸣,秋日的落叶,都是我们最好的玩伴。城墙下的生活简单而美好,邻里之间亲如一家。谁家炉火灭了,邻居会主动帮忙;突然下雨时,大家总是先帮别人家收衣服。这种淳朴的邻里情谊,至今想来依然温暖人心。
如今,城墙前立着一块“古城墙遗址”石碑,斑驳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站在这段残垣前,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市井的喧嚣,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离开时,我忍不住回望。老城墙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也在目送我远去。我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会常来看你,听你诉说那些远去的故事。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