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市政协常委会会议聚焦“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专题议政性协商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6月30日,在市政协六届十四次常委会会议上,常委、委员们带着扎实的调研成果和各自领域的创新实践思考,与市级有关部门一道,共谋破题良策。
聚众智 线上线下齐发力
无调研,不协商。为筹备好此次协商,自5月中旬起,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南岸、沙坪坝等区县,及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移动5G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重庆西南知识产权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万普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院所、企业调研,与专家、一线研发人员等深入交流,切实摸清情况、分析问题。
与此同时,市政协让所有市政协常委,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结合自身优势和工作领域,从“构建产业导向的科技创新培育路径”、“科技创新核心能力建设提升与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制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策略”、“创新生态优化策略”、“绿色低碳与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等5专题23个子课题中自行选择题目开展调研。
为帮助常委、委员们更好知情明政、精准建言献策,30日上午,市政协还邀请市政府相关领导到会作主题报告。常委、委员们结合主题报告内容,再次聚焦5个专题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并向大会提交了近160篇发言材料。
除了让常委、委员们深入一线“把脉问诊”,市政协还组织全市广大政协委员乘“云”而上献计献策。通过市政协开展的专题网络议政,196名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区县政协委员围绕主题提出意见建议300余条。
谋良策 商出融合新路径
30日下午,10位市政协常委、委员作大会发言,带来了满满“干货”——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两创”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石。辛清泉常委代表民建重庆市委会建议,优化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新产品应用支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龙头型、高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
别必亮常委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呼吁,加强完善专利法律法规,建立专利快速维权机制,加大专利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优化国有企业激励和管理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技术研发风险保障机制,增强企业资金链安全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要引导国有资本当好耐心资本‘排头兵’。”市政协委员、江北区政协主席张才明聚焦建立良好创投机制,建议鼓励国有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母基金,探索建立政府基金系统性管理机制,制定投资容错纠错实施细则,给予更宽的容错率和更长的回收期限。
“深化‘破四唯’改革,将转化绩效纳入高校考核与学科评估核心指标,使转化成果算数、值钱、低风险”“推动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阵地’”“建立全市统一的惠企政策数字化平台,实现‘政策找人’‘免申即享’”……一场智慧接力在协商现场火热上演。
谈举措 一一回应委员关切
面对各方踊跃建言,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市知识产权局通过书面形式予以回应,共商落实举措。
市发展改革委将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工作中,强化企业导向、产业导向,聚焦生物制造、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重庆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多元化投入机制,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种子选手”。
市科技局将持续推动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提质扩面,支持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引进技术转移及金融机构,提升孵化水平,做大创投基金规模。推动市技术转移研究院扩大交流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助力重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市经济信息委将持续实施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发展鲲鹏行动计划,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中小型硬科技等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更多参与科技攻关、科技政策规划论证、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建设等。
……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政协将持续用力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发言摘登详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