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政协委员提案助力——
老厂房上演“焕新记”
仲夏时节的夜晚,江津区几江街道三九路上,被霓虹灯点亮的3539文创园格外亮眼。老厂房、红砖墙、旧机床“醒”了过来,火锅店、私房菜、篮球训练营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这里俨然成为街坊、游客热衷的打卡点。
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的旧厂房。改变,源自江津区政协的委员提案。
3539文创园位于江津几江老城核心区,原是始建于1912年的老军工企业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所在地。由于城市规划、工业外迁等因素,这片区域逐渐陷入沉寂。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下,如今仍保存着不少工业遗存。
2022年初,江津区政协文艺社福界别委员温兴华根据界别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区政协十七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文创产品和文创园区开发的建议》,呼吁借鉴重庆鹅岭二厂、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等打造经验,在保留老厂房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培育文创产品的市场主体和平台,将3539老厂区等地打造为文创产业园,推动工业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该提案由江津区文化旅游委牵头办理。围绕提案,该委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深入一线调研,掌握详细情况、创新思路,为解决问题提出科学、正确的部署依据。
思路清,则方向明。随后,江津区文化旅游委于当年牵头启动改造3539文创园核心示范区,并招引了创客空间、艺术花卉市场等项目入驻,为3539老厂区注入了新活力。
推动工业“老树”开出文旅“新花”是一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常年在基层工作的江津区政协特邀一组委员杜秀梅也看到3539老厂区的潜在价值。她多次牵头走进园区调研,与商户面对面交流,并召开座谈会,共话改造升级。“虽然3539文创园正在加快发展,但仍面临品牌竞争力不够、服务体系不完善、业态不丰富等短板。”为此,杜秀梅提交了提案《关于打造江津“九街” 迭代升级3539文创园特色街区的建议》。
收到提案后,承办单位江津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运输委、区文化旅游委等部门迅速响应——针对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财政、住建等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确保园区1300万元专项资金高效投入到地下管网改造、公共区域景观美化等工程;面对招商引资难题,举行专场推介活动,并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优势,成功吸引36家涵盖文创设计、数字传媒、特色餐饮的企业入驻,总投资额突破3000万元,为园区注入“产业血肉”。
像这样的提案助力,在江津区政协还有很多。目前,经过多方努力,3539文创园聚集了美食广场、品牌宴餐、音乐餐吧、运动健身、儿童乐园等业态,保留与改造了老茶馆、家属院等区域。
据悉,未来两年内,该园区还计划申报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3539历史文化陈列馆。“几江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也将落地于此,持续扩大委员履职影响力。”该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