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政协委员秦卫东:让“荒坡特产”成长为“富民支柱”
“以前守着荒坡愁生计,现在靠着富葛把钱挣!”7月16日,大足区智凤街道登云社区脱贫户肖兴文在富葛加工中心的生产线上忙碌着。每月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让这个曾经为生计犯愁的农家汉子有了盼头。
这一幸福蜕变的背后,离不开大足区政协的持续发力,更离不开大足区政协委员、民建会员、重庆富葛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卫东的积极推动。正是在政协力量的加持与委员实干下,鲜食葛根富葛产业从荒坡上的特色作物,一步步成长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富民支柱。
锚定特色 让“独一份”长成“金产业”
早在富葛产业萌芽阶段,秦卫东就以敏锐嗅觉,结合自身深耕产业的实践经验,联合该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开展专题调研。他们针对富葛“全国首个鲜食葛根品种”的稀缺性,以及药食同源的市场潜力,提出“强化品种保护、打造区域品牌”等系列建议,推动大足区将富葛纳入特色农业重点培育清单,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作为全国首个新品种登记的鲜食葛根,“富葛1号”不仅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更凭借独特品质在市场崭露头角——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拿下“最受欢迎农产品”称号,与“重庆火锅”深度绑定成为“最佳火锅伴侣”。这背后,是秦卫东多次牵头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科研团队、企业代表开展调研座谈,推动建立“科研院所+企业+农户”合作模式的成果。如今,“富葛1号”的品种优势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品牌影响力从大足走向全国。
破局土地 既结“金疙瘩”又造好良田
富葛不仅能在荒坡正常生长,其根系还能改良土壤——经过2至3年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升30%至80%,原本坚硬的板结土逐渐变得松软肥沃。“富葛是能让荒坡变宝的‘生态作物’,既能增收,又能护土。”这是秦卫东在调研中反复提出的观点,相关建议也写入了提案。他的建言得到大足区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富葛高效种植技术由此成为盘活撂荒地的“金钥匙”。
如今,曾经的撂荒地焕发新生:每亩为农户带来1.5万元收益的同时,正逐步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良田。这种“种出收益、改良土壤、守护生态”的模式,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延伸链条 从田间到车间促价值升级
“富葛加工中心投产后,富葛从按斤卖的鲜品变成了按袋卖的精品,身价翻了好几番!”秦卫东笑着说。这一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源于他在大足区政协联组协商会上持续呼吁的“推动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
今年初,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富葛加工中心在智凤街道正式投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富葛鲜片、富葛香茶、膳食纤维粉等10余种产品源源不断下线。其中,依托自主研发锁鲜技术的“富葛鲜片”成爆款,仅今年上半年就助力企业拿下800多万元海内外订单。
产业链延伸的效益,更直接惠及农户。据统计,富葛加工中心已吸纳周边数十名脱贫户、农户就业。
从荒坡上的特色作物,到全链条发展的富民产业,大足富葛的蜕变是大足区政协以“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助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秦卫东这样的政协委员扎根产业、履职为民的缩影。如今,这颗带着泥土芬芳的“金疙瘩”,正成为大足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向着“品牌更强、链条更长、农户更富”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