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入脑入心续写“两山”理念巴渝新篇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如何推动“两山”理念在巴渝大地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日,部分政协委员就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近年来,由市生态环境局官方新媒体平台升级迭代而来的“美丽重庆”融媒体矩阵,策划推出了“美丽重庆大家谈”、“美丽重庆我们在行动”、“治气”攻坚在行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行动等20余个专栏,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展现美丽重庆建设成效。全国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表示,做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讲好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至关重要。他建议,深度挖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激发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公众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培育民间叙事,让群众写故事、讲故事、拍故事,实现从被动观看转变为主动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市政协委员、重庆傲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贝伦认为,好故事、好内容要深度“破圈”,应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质内容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漫画、短视频等可视化作品,同时增强互动,使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公众认知。他还建议,精准定位受众群体,采用差异化传播方案,并建立效果评估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传播渠道与内容形式,实现宣传效能从“广撒网”到“精准滴灌”的转型升级,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度“破圈”。
“宣传是触达手段,教育是根基工程。”市政协委员,森林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星说,“二者协同发力,更能实现认知与行动的双重提升。”她呼吁,重构教育形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模式,并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具体而言,可将课堂场所转移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实践能力的掌握。如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8届,成为国内领先的自然笔记赛事,让无数儿童感悟了自然之美,培养了生态环保意识。
今年4月,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公布的全国首批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名单里,重庆的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州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等20家单位,凭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与创新教育实践体系名列其中,成为西南地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示范窗口。对此,市政协委员、大渡口区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段兴华表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分内事”,更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她建议,从制度供给、基础设施、基地平台等方面协同发力,让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落地”中见效。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还应该以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社会公共空间。”市政协委员、重庆宽田文化创意孵化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春喜建议,打造一系列生态文化阵地,建设生态文化博物馆、生态主题公园等,拓展生态文化体验空间,让全体市民在生活中近距离感知生态文化的魅力,让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同时,依托重庆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打造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生态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