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市政协专委会工作巡礼(民宗委)
“四走进”促团结 勤履职构和谐
【核心提示】
2015年,市政协民宗委围绕“改革、发展、民生”主题,充分发挥专委会特色和委员主体作用, 通过组织全体委员开展“走进民族地区、走进宗教场所、走进委员企业、走进民族学校”的“四走进”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接触界别群众,为提高履职实效,传递正能量;为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宗教和谐稳定搭建了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
去年4—7月,市政协副主席李钺锋带领部分委员深入渝东南黔江、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地, 围绕“十三五”期间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调研,共收集整理意见、建议197条,形成《关于十三五规划中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在四届市政协第十七次常委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重视。
该委多次会同市政府民宗委开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题调研,在市政协四届三次全会上作了《发展是解决渝东南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解决渝东南民族地区有关问题的建议》提案,被列为市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重庆市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吸纳了民宗委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善民生,与全国政协民宗委联合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特色农业发展、城市资本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等问题的专题调研,形成了详实的报告。
为寺观教堂保护献策
宗教健康发展,寺观教堂保护,也是该委关注的重点之一。去年初,李钺锋带队两次赴全国政协、国家三峡建设委员会、国家宗教局汇报三峡库区迁建寺观教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同年4月,国家三建委会同国家宗教局来渝调研。目前,三峡库区迁建寺观教堂基础和配套设施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位于北碚的道教绍龙观,是西南地区道教正一派最大的道场,一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去年以来,市政协民宗委多次前往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其庙产划转问题,促使这一拖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该委还组织委员到璧山露德堂、南岸千佛寺、重庆大清真寺等视察,助推全市18个重点寺观教堂保护修缮工作。同时,还利用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市伊协黄泥坳土地置换、基督教圣爱堂等宗教界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为“传递正能量”出力
该委积极引导委员开展“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涌现了许多典型事例。
该委副主任薛方全倾力建设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投资最大的项目——环武陵山天然气管网渝东南长输管道,目前,黔江至秀山150多公里的输管道已经建成。薛方全所在的民生能源集团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与支教、救灾济困、资助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公益事业总计1.5亿元现金。 2015年,为重庆大学教育基金捐款500万元,为市民宗委青年才俊成长工程基金捐款100万元。 薛方全还深入光彩事业示范村——璧山县正兴镇卫寺村调研,为该村走特色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道路献计出力。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开垦荒山、修建道路,建成了近4000亩良种培育、规模化种植的正兴柚示范基地,解决农民就业3000人。 2015年又给该村捐款600万元,带动当地800多户农户发展种植业。卫寺村被重庆市委统战部授予“光彩事业重点项目示范基地”,2015年,薛方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副主任释道坚所主持的华岩基金会持续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84名;为大凉山贫困儿童捐赠价值10万元的学习用品;在尼泊尔地震、“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中,华岩文教基金会组织救援队前赴灾区抗震救灾,并捐赠物资;资助北川县陈家坝乡四坪村慈善惠农农作物种植项目——“羌山老种玉米种植基地”。
委员李云强捐资50万元,帮助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开展整体脱贫工作;张廷浒委员所在的黔江民族医院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健康扶贫、“120绿色通道”、捐资助学等项目;许沛、毕麦、释常慧等委员分别向石柱县、巫山县、南岸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价值达27万余元的学习用具和衣物,献出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