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6两会特刊
版面翻页
2016两会特刊
28

重庆市总工会锐意改革创新

当好职工主心骨 撑起发展顶梁柱

□ 作者 张长荣 黎静

【核心阅读】

1月7日,寒意正浓。重庆工会大厦五楼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此时,重庆市总工会与重庆三峡银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重庆办事处正式签订重庆职工互助保险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

今后,参加重庆职工互助保险的职工可更快获得医疗赔付,在惠工网上购买生活用品还能享受额外折扣,在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可获得金融支持。

这是市总工会服务基层职工的一个生动画面。

“当好职工主心骨,撑起发展顶梁柱”,近年来,肩负职工“主心骨”和社会和谐助推者的全市工会系统,通过锐意改革创新、服务基层职工、夯实工会根基等举措,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助推五大功能区域和“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建设,走出了一条需求促转变、劳动促发展、服务促和谐、聚力促跨越的新路径。

需求促转变

做群团改革的先行者

2015年11月23日上午,市总工会机关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由群众说了算。”市总工会改革试点将建立工作效果评价机制,真正让职工群众来考核评价工会组织的工作成效。12个操作性强的配套改革方案,将围绕优化职能职责、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基础、改进方式方法、突出基本职责等五个方面,重点加强产业工会建设以及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及农民工群体的有效覆盖,涉及内容16大项,50多个分项。通过改革力争实现“三个增强”的目标,即:有效破解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四化”等突出问题,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显著增强,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显著增强、工会组织自我发展的活力显著增强。

作为全国、全市群团改革先行先试的单位,市总工会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得到中央、市委认同。市总工会的改革思路得到了全国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市委副书记张国清也做了亲笔批示,为全国、全市工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随后的2015年12月9日至23日,重庆市国防邮电工会、交通建设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机械冶金工会、金融财贸轻纺工会、化医农林水利工会、能源工会等7个市级产业工会陆续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实现委员会制、推行扁平化管理,实现“四个转变”,即:组织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性转变,管理模式由单一式向多元性转变,运行机制由行政式向民主性转变,活动方式由指令式向群众性转变。7个产业工会推选的1057名代表中,一线人员占95%;285名工会委员中,一线人员占89%;147名工会常委中,一线人员为80%,有效解决了“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

市总工会通过产业工会改革,充分发挥产业工会代表、委员、常委和班子成员在直接联系服务职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改变了过去习惯于用召开会议来动员群众、用行政命令来下达任务、用文件传真来发号施令、用简报文章来反映成绩、用台账报表来实施检查的指令型的工作方式。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精准、对路的服务,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心底里感到工会组织是“职工之家”。

劳动促发展

做创新创业的参与者

近年来,市总工会在参与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举措频频。

市总工会围绕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江北国际机场扩建、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全市重点工程和两江新区、支柱产业、非公企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提升等劳动竞赛活动36项,全市参赛企业覆盖面达86%、参赛职工570万人次,为促进职工技能提升搭建了工作平台。

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发挥劳模群体在创造、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不断升温,目前全市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已达到280余个,参与劳模超过500人,吸纳各类优秀创新人才近4000人;开展创新及攻关项目近3000项,累计取得专利1581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300多项,实现创新成果转化1572项;开展技术培训超过7000场次,培训职工和服务对象33万余人次,技能提升18万余人次;企业类工作室创造经济效益达485亿元。

市总工会做好劳模疗养休养、劳模待遇政策落实等服务保障工作,组织14批500余名省部级劳模参加市内外休养,组织5批93名全国和省部级劳模参加全国总工会组织的休养。表彰重庆“五一”劳动奖章311名、重庆市工人先锋号490名,落实省部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2100万元以及全国劳模专项补助资金546万元。

市总工会助推职工参与创业创新和技能提升,全市职工合理化建议达到80万件以上,实施率近48%;43万多名职工技术等级得到提升;首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评选出100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奖。

此外,市总工会还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就业服务、微企创业培训、举办招聘会、维权服务和法律服务等。

在参与扶贫攻坚方面,仅2015年,市总工会作为18个扶贫帮扶集团牵头单位之一,向南川区划拨扶贫资金105万元,帮助南川区的20个贫困村发展了26个产业项目,帮扶36户完成高山移民搬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76件,帮扶西藏昌都地区总工会等共计520余万元。

服务促和谐

做和谐社会的助推者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作为职工的“主心骨”和坚强后盾,市总工会为职工依法维权和真诚服务方面作为多多。

2015年,市总工会共筹集“四季帮扶”资金3亿多元,为解决职工就业培训、防暑降温、子女入学、困难慰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供对路服务。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职工互助会入会单位8080个,发展会员148.2万人次,为职工支付医疗互助费用3921次892.5万元。打造职工生活线上服务平台“惠工网”,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

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市总工会去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5029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33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4843.1万元。

市总工会制定出台《重庆市工会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理实施办法》,深度参与《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

市总工会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开展“大下访”“大普查”和“大排查”活动。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和“安全伴我行”文艺创作比赛、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连续8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市总工会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实施集体合同攻坚行动和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计划,全市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事业单位20.6万个,覆盖职工707.2万人;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3.7万份,覆盖企业20万余家,覆盖职工480万余人。

此外,市总工会还通过主流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线优秀职工职业道德标兵评选推荐活动;举办职工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开展向一线职工送书屋、送电影、送演出、送手机报等文化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和电子书屋建设,累计建成职工书屋3787个;开展首席员工、“金牌工人”活动。

聚力促跨越

做社会进步的主脊梁

“我们单位也建立了工会组织,我们这群来自山区的农民工也有‘娘家人’了,这下更安心工作了。”去年8月,万州某建筑企业建立工会后,乐得农民工喜笑颜开。

凝聚力量促发展。近年来,市总工会坚持夯实基础、服务基层的理念,凝聚基层力量,扩大服务人群,实现工会系统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得到新发展。

去年以来,市总工会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覆盖面,全市新增农民工会员61.8万人。目前,全市有基层工会6万个、工会会员800余万人。

该会深入开展“争创模范职工之家、争做职工信赖娘家人”活动,首批评选10名优秀职工“娘家人”,并授予重庆“五一”劳动奖章,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和工会干部干事创业热情。2015年,推荐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各72个和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51名以及评选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152个、小家122个。

该会还大力加强服务职工平台建设,推进市、区县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形成帮扶、维权、服务的工作格局和三级职工服务帮扶网络,评定五星级职工服务(帮扶)中心19个。为全市1020个乡镇(街道)、50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补助专项经费662万元;建立爱心超市252家、爱心医院123家、爱心药房176个、爱心学校129个,全年爱心网络共提供各类优惠服务29.3万人次、优惠额达1357万元。

在工会机关自身建设上,市总工会注重提升素质强化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下沉重心夯实基层基础,加大对区县、企业工会“送教下基层”工作力度,工会干部直接联系3名以上职工群众。制发《重庆市总工会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分工责任制》,制定《关于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三年法治规划等。

录入:颜永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