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深化水务改革 促进水利发展
扬大禹治水精神 出惠民利民实招
【核心提示】
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梁平县水务局以大禹治水的精神,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努力践行“仁贤厚德、礼让包容、务实担当、创新图强”的梁平精神,坚持“兴水为民,服务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两件民生实事、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民忧
力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全县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梁平县水务局负责人表示。
为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还老百姓一泓清泉,梁平县结合“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布局,以水利改革为契机,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精心实施,通过严格把控农村安全饮水总阀门,努力让梁平县所有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为群众创造更优的生活生产条件。
自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梁平县共解决66.58万农村居民和3.43万师生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市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25件民生实事中后,梁平把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高位推进,精心实施。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92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016处,解决29.65万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和98所农村学校3.43万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1个,完成了全县500吨/日及其以上规模水厂9项常规指标检测和安保视频监控,对规模3000吨/日以上水厂安装了在线水质监测设备。同时建立健全供水制水管理制度,加强供水制水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水平,让群众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
出实招
整治山坪塘见实效
水通百业兴。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梁平县坚持“兴水为民,服务发展”这一理念,在“十二五”期间掀起了一轮大干水利、大兴水利的热潮。
“对山坪塘的整治,是关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民生大事。”梁平县水务局负责人说道。
2013年,梁平县水务局对全县山坪塘进行了摸排,确定了1992口山坪塘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龙马村的这口水塘就是其中一个,该山坪塘通过清淤、加坝扩容等处理后,增加了拦蓄量,死去的水塘如今又“活”了过来,重新发挥了蓄水功能。
“通过山坪塘整治,我们实现了‘无病险、能蓄水、真管用’的三大目标,不仅在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上发挥了作用,还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等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该县水务局负责人说。
如今,在梁平县曲水、复平乡、文化镇等地,利用整治后的山坪塘,发展了一大批蔬菜、花椒种植及山羊、渔业养殖等产业,助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梁平2013-2015年三年时间,共完成山坪塘整治2015口,超过1992口的既定目标任务,新增及恢复蓄水能力386.7万m3,其中:清淤扩容蓄水35.5万m3,深挖扩容蓄水19.12万m3,恢复蓄水332.08万m3;恢复灌面7.36万亩;受益人口达11.91万人。
谋新局
打造水生态文明风景线
水是生态之基,孕化自然,彰显和谐。梁平县围绕建设“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示范区”定位,给出了“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格局”这样的回答。
2014年,梁平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县,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认真编制了《重庆市梁平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预计总投资29.7亿元,以全面完成标准较高的水安全保障、河湖健康的水生态维护、碧水畅流的水环境保护等“六大”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供水保障与饮水安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综合整治、节水减排控源治污等“七大”建设行动和实施城区沙坝饮用水源地达标、石河沟农村水源保护、双桂湖生态湿地公园等“八大”示范工程,全面构建“一核、两廊、四片、六带、多点”的水生态城市格局。
据了解,该县水务局2015年投资9669万元,完成河道堤防建设15.66公里;投资6650万元,完成了大井水厂示范工程、石河沟水库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沙坝水库水源地达标建设二期、盐井口水库到小沙河连通工程的建设任务;投资5700万元从盐井口水库到葵花水库的连通工程已启动设计招标环节。水生态文明建设正紧锣密鼓、方兴未艾。
据悉,该县按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将以实现“山青水秀、城水相拥、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总体目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快水生态体系建设,力争把梁平建设成为西南丘陵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典型示范县。
重改革
让人民群众共享红利
“水利工作就是要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享受到水利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该县水务局负责人表示。
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梁平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农业水价改革、移民避险解困、山洪沟治理5项改革试点工作,并在改革的过程中,将主线锁定在“民生”二字上,想方设法让群众感受到了发展释放的红利和改革带来的诸多实惠。
整治一新的渠道,通畅平整的耕作道,醒目的量水标尺,金灿灿的稻谷……走进梁平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区(安胜乡),扑面而来的不仅有丰收的香甜,更有改革带来的喜悦。
梁平县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实施为平台,完善灌区末级工程配套和量测水设施,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落实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在示范区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工程老化失修等长期困扰水利改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在这里得到渐次破解。目前,示范区内灌溉设施配套、管水组织健全、工程产权明晰、管护资金落实、灌溉制度建立,已形成了“水利搭台,协会管理,农民唱戏”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梁平县水务局先后被授予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得重庆市“禹王杯”水利工作综合目标考核2013年、2014年一等奖;在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目标以及“五个主题年”建设等考核中多次受到表彰。
2016年是梁平县“十三五”开局之年。梁平县水务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水源工程、节水工程、饮水工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河库空间管理和功能管理;加强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推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