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6两会特刊
版面翻页
2016两会特刊
80

彭水新城——萌动苗乡新型城镇化之春

□ 作者 文 / 陈永南吴燕

核心提示:“三山夹两槽,两江隔三地。”与山环水绕的重庆主城相比,孤悬峡谷之中的“乌江苗都”彭水县城可谓峰峦叠嶂、险峻称奇。难怪清代诗人翁若梅放出话语:“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容纳15万人口的彭水城区被紧紧龟缩在6.6平方公里(包括水面)的山沟里,向外拓展处处“碰壁”。

身为苗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彭水老县城却被迫“困守山门,饱经折腾”。有人戏言:这个弹丸之地只能算是个镇。封闭狭小的生存环境,不堪重负的市政功能,过度膨胀的入住人群,早已成为拖累城市运行的瓶颈。是苦撑孤城、“独善其身”,还是冲决藩篱、开拓奋进?这是攸关“乌江明珠”城镇化进程的命运。

突破围城 洞开山门

早年,城市发展模式曾一度盛行“摊大饼”,即由城区向周边以外齐头并进,这在广袤的平原地带毫无疑问,而对于深陷峡谷、四面受阻的山水之城,则不得不“另辟蹊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彭水城市发展的必经之道。重庆主城大开中梁山、歌乐山、缙云山之门,也让彭水人开始寻求峡谷之城的突围路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同老县城仅一山之隔,便是一片豁然开朗的广阔视野:被誉为“县城后花园”的靛水乡终于成为县城大举西进的扩展方向,虽然其间横亘着滔滔乌江水和高高摩围山,却阻挡不住苗乡儿女渴望美好城市生活的愿景和期盼。

彭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精心布局,选择在与老县城同傍一座山、相依一江水的靛水乡规划建造彭水新城,并得到上级批准。这不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也不是贪大求洋、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而是顺应历史、造福民生、破解城市痼疾的“一号工程”。

时值2010年6月,作为苗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空前壮举,总投资约76亿元的彭水新城在靛水乡隆重奠基。这里原本相距老县城9公里,为了使山水分割的两地逐步连成一体,跨越天堑的乌江五桥和洞穿群峰的摩围山隧道会战工程同时开启。这“一桥一隧”大大缩短了新老县城之间的时空距离,早年要绕行“山路十八弯”,而今将驰骋“一马平川”。

投资1.7亿元,由彭水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乌江五桥,是乌郁江上第一大桥,全长786米,东起老县城车水马龙的北大街小转盘,横跨滚滚乌江直达西岸山崖边;与此相连的摩围山隧道耗资8.5亿元,全长3.6公里,双向4车道。正是这条桥隧无缝对接后仅10分钟车程的阳关大道,让“望穿山水难聚首”的新老县城之间仅有咫尺之遥。

跨过天险、征服关山的穿越,不但铸成了打破禁锢、冲出峡谷的动脉,还为老态龙钟的县城旧版图掀开了新的一页,使步履蹒跚的彭水城市建设发展迎来了决定性转折。

中共彭水县委在关于制定全县“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特别强调:“重点推动新城建设,强化新城在全县城镇化中的引领作用。”

全面推进 步步为营

作为悠悠苗乡古老县城的延伸和扩展,承载美好愿景的彭水新城气势不凡,这是集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为一体的希望之城。总体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是老县城体量的近6倍,其中一期工程建设面积6.94平方公里,将容纳8万人,功能定位为“以生态人文居住为特色,以城市功能提升为重点,集商贸、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彭水新城建设不是对老县城的复制和翻版,而是全方位的功能补充和完善,从而实现新老城区之间携手相牵,互动互联。

作为全县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彭水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速上档。5年来,已经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实施重大项目36个。征用开发土地上万亩,场平整治地块近50处,挖填土石方1100多万立方米;拆除旧房1400多户,搬迁坟墓4000多座;开工修建市政道路14条(其中5条已实现路面油化);城市防洪工程已建好明渠3公里,箱涵2000多米,完成工程总量的60%。靛水和张家坝两大住宅安置小区已经比肩而立,建造安置房20万平方米。作为新城建设大本营的县公安指挥中心大楼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城管委会、城乡建委、环保局、县安监局等8家职能机构和新挂牌成立的靛水街道办事处已“身先士卒”,整体进驻;彭水思源实验中学、彭水第五小学已开班入学,成为在新城建设工地最前沿“安营扎寨”、“排兵布阵”的强壮队伍。

拔地而起的彭水新城虽然还未完全架构成型,但众多为造福百姓而“大开绿灯”的民生工程却早已“捷足先登”,成为彭水新城大开发施工项目的排头兵:当人们尽情守望这片风生水起、一望无际的大会战建设工地,首先冒出地平线,映入眼帘的是安置小区鳞次栉比的高高身影;是新建落成的中小学校风貌独特的建筑群;是体育运动中心“破土而出”的优雅造型。漫步其间,更看见搬迁入住的学生、老师、村民们写满喜悦的幸福笑脸……民生工程不失为推进彭水新城发展的强力支撑。

这里将建造全长9.3公里,宽达46米的城市景观通道,作为纵贯新城版图的中轴线,将是苗都道路建设发展史上第一条双向六车道,目前长1860米的第一标段已经基本成型。与此同时,另有5条施工中的干道已分段完成路面硬化和油化工程。在县交委的悉心安排调度下,往返于老县城同彭水新城之间,径直跨越乌江天堑、穿过摩围大山的公交车专用线路早已开通运营,极大地方便了新城群众的出行。首条新城外围过境公路已正式竣工投用,内通外畅,让新城展开腾飞的翅膀。这里还要打造总占地面积上百万平方米的高铁站、公交站和旅游交通配套的客运枢纽站,这将为构建未来四通八达的门户交通网络铺设新的起点。

“梧桐拔地起,凤凰翩翩来。”热火朝天的新城建设大会战引来众多企业大腕的青睐。名列“中国500强”的重庆建工集团、巨能集团、深圳汉元集团等竞相“登陆抢滩”,已引进投资达124亿元……这里还将打造宏伟的城市综合体,修建风情浪漫的特色文化街和滨水商业街,构筑大型生态停车场,营造大大小小超过10万平方米的7个“城市客厅”广场。壮观的体育运动中心、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已开始“浮出水面”。眺望正在紧张施工中节节攀升的高楼大厦,使人感到这里撑起了苗都建设发展的一片天。

绿色“基因” 亮点纷呈

彭水县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毫无疑问,绿色是苗乡山水与生俱来的“基因”,生态是新城建设一脉相承的风采。开发与保护,既要顾此,更不能失彼,这是考验新城建设者们的一道难题。

2015年12月,时隔37年后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这次最高规格的城建会议重申要“高效绿色发展”,“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等‘基因’”。

“地方美不美,先看山和水;新城好不好,关键在环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苗乡大地的绿水青山,生态成为彭水的最大宝藏和资源,为此,悉心打造“宜居之城·绿色之区”是苗乡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山水交融,才能“巧夺天工”。如同重庆主城的南山、歌乐山,这里的摩围山、盘龙山也与身边的城市相依为伴,构成壮观的城市天际线,并被称为新老城区的“绿色保护伞”。与此同时,这里将建造具有“天然氧吧”和“绿色肺叶”功能的旅游度假区和城市森林公园,使新城大地春意盎然。

“一衣带水绕新城,清清碧波涌河滨。”投资近5亿元的龙虎中型水库和摩围山小型水库,将成为镶嵌在彭水新城边上的“明珠”。蜿蜒而过的靛水河,是贯穿新城的母亲河,也是舞动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建设者们已经抢先实施7.4公里长的河道整治,要让过去“流离失所”、泥泞斑斑的河滩地,逐步渠化变成市民亲水休闲的十里长堤。通过大规模滨水绿化“整容”,一条围系新城家园的“绿色飘带”将演绎“新城上河图”的风采,展开苗乡人“兴生态之城,筑苗乡之魂”的情怀。

彭水新城,一座正在崛起的苗乡生态之城。

录入:唐银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