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民主评议 增强监督实效
——巫山县政协探索民主监督新途径
近年来,巫山县政协不断探索创新加强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民主评议作为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选准对象
打好基础
在不少人看来,开展民主评议就是找茬,是与人过不去;也有人认为评了也白评,费力不讨好。因此,搞起民主评议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使评议效果大打折扣。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巫山县政协充分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此,着重在选准对象和打好基础两方面狠下功夫。坚持选择党政领导关注、广大群众关心、委员反映集中的问题,作为民主评议的主题。同时,召开主席会议、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进一步审议确定。议题选定后,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以正式文件报县委批转执行,以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巫山县政协采取“先学后评”的办法。在评议开始前,组织参评委员培训,聘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讲课,系统地了解与被评议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掌握被评对象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管理制度等情况。并对即将开展的评议内容拟定调研提纲,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士和参评委员共同磋商,形成详细的调研工作方案,使参评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评议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进行。
把握关键
动真碰硬
调研和评议是民主评议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巫山县政协创新调研方式方法,根据不同评议对象的特点,邀请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若干专题调研组,充分运用现场视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个别走访和明查暗访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使调研有深度、有广度。县政协精心撰写调研报告。各调研组形成的调研评议意见在主席会议上通报,并书面报送评议领导小组审查。同时,县政协认真组织民主评议会议,采取政协常委会议集中评议的形式,邀请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参加和部分群众代表旁听。评议会上,要求发言者少讲成绩、多讲问题,真正让被评议单位“红红脸、出出汗”。现场为被评议单位打分,并将评议报告和测评结果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抓住根本
督促整改
民主评议是手段,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才是目的。
近年来,巫山县政协通过探索和实践,民主评议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4年,在县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对民主评议的内容、程序和评议意见落实,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把民主评议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固定下来,使民主评议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文/蹇金花)
把握基层特点 创新政协工作
——访巫山县政协主席刘大勇
“区县政协是人民政协最基层的组织,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好这些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才能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坦诚、善谈,温文尔雅的巫山县政协主席刘大勇娓娓道来。
刘大勇说,做好区县政协工作,要首先做到把握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发挥三个作用。
他认为,区县政协工作首先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找准位置。不管是协商议政、开展监督,还是反映社情民意,都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条件做并能做好的事。二是把握尺度。围绕政协履行的三大职能,在政治协商时,履行好《政协章程》规定的职责,做到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向,把政治协商寓于全力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在民主监督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做到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三是体现特色。针对区县政协履职方式最多的提案工作、调研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和信息工作等,努力创新方法,总结经验,展现亮点。
他说,区县政协工作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说实话。密切关注、及时搜集、准确反映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使党委政府更加了解民情、广集民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二是谋实招。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建议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着眼紧迫问题的解决,又要着眼相关措施的配套;既要考虑党委、政府人、财、物等现实因素,又要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既要顾及当前工作的推动,又要顾及长远事业和全局工作的推进,做到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三是办实事。区县政协履职既要“动口”出谋划策,也要“动手”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充分利用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主动牵线搭桥,为政府引进资金、项目、技术服务。支持经济界委员带头创业,在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民营经济中建功立业,助推发展。
他认为,区县政协要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发挥常委会的领导作用。要着眼提高工作水平,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多层次、全员性的学习活动,着力提高常委会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服务的自觉性,提升常委会领导政协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常委会的会议机制与活动机制、履行职责的激励约束机制、意见建议的落实反馈机制等,不断加强政协常委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二是发挥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专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制度、专委会主任会议和全体会议制度、专委会走访委员制度以及专委会与职能部门工作联系制度,交流工作经验,协商热点问题,建言科学发展。注重突出专业优势,组织专委会中专业知识较强的委员和相关界别的专业人士,参与调研、委员视察、对口协商、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转化为专委会的工作优势。三是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委员活动日”,举办“委员论坛”,组织委员参加各类会议和参观考察活动,选派委员担任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特约监督员等,不断拓展委员履职渠道。加强委员管理,完善委员推选制度,把社会、行业等各界优秀代表吸收到政协,探索建立委员辞退机制等,把委员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
刘大勇的一席话,让我深刻感觉到一位基层政协领导所具备的高度责任感。(文/欧阳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