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国土房管局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助推“五化”统筹 力促“三区”发展
【核心提示】
彭水县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用“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来形容。
近年来,彭水县国土房管局按照“保发展、保资源、保民生、保生态”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助推彭水县“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组合拳、大手笔不断,铺展出一幅幅熠熠生辉的壮美图卷。
A 深挖潜力 提升发展空间
漫步彭水街头,两江四岸呈45度的河堤之上,长达几千米的步道,层层叠叠、美不胜收。伴随着乌江与郁江的美丽景色,成群结队的市民悠闲地漫步在步道之上。然而,还在几年前,这两江四岸却是洪水肆虐、垃圾遍布的烂河滩。
对河滩的改造,不但疏导了洪水,更改造了城市环境,让城市形象彻底靓了起来。这些改变,不仅让彭水的土地潜力被进一步挖掘,同时城市空间布局也得到很大改观。
蚩尤九黎城是摩围山旅游规划区的重要景点项目,规模宏大,充满浓郁民俗文化气息。7个山头庙宇前的一片圆形广场如众星捧月,为游人朝拜进香提供集散佳地。可是有谁能够想到,这里原来只是一片低洼的不毛之地,每逢雨天大量洪水从多个山间沟槽汇集于此,形成一片沼泽,让村民的生产生活处于艰难的境地。
如今,当年的烂泥沟变成了漂亮的景点,成为彭水县旅游产业的又一个支柱。对于这样的变化,项目实施方——彭水县中业集团董事长何良,对县国土房管部门的工作赞不绝口。他说,不管是摩围山还是蚩尤九黎城,征地拆迁之中,国土房管局的干部职工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据介绍,2015年,县国土房管局取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2850亩,完成高山生态扶贫集中安置点用地报批348亩,实现地票交易金额3.35亿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3个,实现新增耕地指标3078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96万亩。
B 提质增量 严格保护耕地
为给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土地基础,彭水县在贯彻落实耕地基本保护国策中,充分运用“建设性保护、管控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等措施,在全县形成了“一分土地,万分珍惜”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通过大规模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彭水县1个产业示范区、2个产业示范带、10个产业示范基地和摩围山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已经有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及各类农业企业344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
为了盘活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县国土房管局坚持“依法依规、群众自愿、先易后难”的复垦工作方针。“十二五”时期,彭水减少建设用地9425亩,新增农用地8829亩。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不但大幅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而且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筹措了“三农”发展资金。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有力地驱动了农业现代化和精准扶贫化的进程,为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扶贫重点区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C 创新思路 倾力扶贫攻坚
在扶贫攻坚上,彭水县国土房管局把贫困户宅基地复垦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向市局申报复垦项目47个,涉及36个贫困村、734户贫困户。同时还及时申报地票交易和申请市级验收,2015年向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申报地票交易项目25个,面积1240亩,涉及14个乡镇(街道),17个贫困村、481户贫困户,争取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全额兑付。
在产业扶持上,县国土房管局统筹安排特色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支持银木村发展葵花1500亩、大地村发展榨菜2000亩。
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上,县国土房管局将大地村河堤整治纳入规划,并对大地村、银木村每村规划投资300-500万元实施土地开发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单产水平。
在推进生态搬迁上,该局优先安排贫困户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金土工程”搬迁避让等政策。优先将贫困户纳入复垦规划实施,保证贫困村在旧房拆除时按100元/平方米的标准预先兑付,确保贫困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三年内实现全覆盖。
在支持村级阵地建设上,彭水县国土局对大地村、银木村各安排5万元,进行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改造完善了村级服务中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