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美丽乡镇 诗意生态拾万
【核心提示】
淮远河畔,巴岳山下,大足区拾万镇坐落于此。小镇境内溪河密布,水利设施健全,依托淮远河两岸肥沃的平坝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是重庆市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随着重庆三环高速公路的通车,拾万镇拥有了“十分钟大足,二十分钟主城”的独特区位优势,方便出行的同时,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建设重庆三环上的国家级生态镇和现代农业基地、绿色美丽乡村、巴岳山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老示范区”,这是拾万镇的发展定位和目标。2015年,该镇GDP实现9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0万元。这个镶嵌在大足东部、重庆三环上的总人口3万余人的绿色美丽乡村,诗意生态拾万,充满底气又十分热情地唱响:“拾万人民欢迎你……”
10分钟大足 20分钟主城
拾万打通交通内循环
2015年12月31日,是一个拾万镇人民值得记住的好日子。这一天,随着第一辆车缓缓通过收费站,重庆三环拾万下道口正式开放通车。
拾万镇党委书记黄世平特意从驾驶员那里要来了那张序号为“0001”的收费票据保存。“这张票,意味着拾万进入‘高速时代’,因此极具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重庆三环拾万下道口开放通车,深刻地改变了拾万镇的交通和区位:该镇距渝蓉高速大足东下道口、重庆绕城高速分别仅为18公里、38公里,“10分钟大足、20分钟主城”由梦想变为现实。
为此,拾万镇筹资把一条连接重庆三环拾万下道口的700米泥石路,由6米拓宽到12米,改建成炒油路,并投资40余万元安装了46盏LED路灯。这条路,如今成为拾万镇的“迎宾大道”。
如果说重庆三环是拾万镇连接外界的一条“大动脉”,那么镇域内的农村公路就是拾万镇的“毛细血管”。该镇致力于改善全镇境内的内循环,平玉公路拾万段、跃进路由大足区交委分别投资3000多万元、2000多万元提档改造,使拾万镇的交通更加畅通、便利;由镇政府主导投资600余万元、按农村四级公路标准建设的拾(万)协(和)公路,设计有效路面6米,不仅方便了1.5万人到镇区、上高速,而且成为大足路面最宽、等级最高的农村村道。
精准帮扶 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全镇实现脱贫摘帽
2015年,大足全区打响了扶贫攻坚战。按照区里“以贫困村、贫困户为主战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的总体要求,拾万镇的扶贫攻坚工作,实行“区级领导负总责、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及镇街落实”的工作体制,以保证“帮扶不漏户,户户有干部”。2015年12月,全镇完成了405户、1050名建卡贫困户,1个市级贫困村的脱贫销号,限时打赢了这场扶贫攻坚战。
在产业带动上,目前拾万镇引进重庆市欢祥农业公司,在楠木村实施大果红花油茶1000亩,在将军村实施200亩,种植大小树苗15万余株。全镇发展大棚蔬菜300亩,发放黑山羊320只,向298户贫困户发放林下鸡鸡苗6230只,向405户贫困户发放鱼苗1000余公斤,带动了贫困户“造血式”脱贫。教育资助和医疗救助方面,该镇共计为5名农村建卡贫困户学生争取区农委“雨露工程”资助项目每人3000元,为1名农村建卡贫困户学生争取团区委“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金0.5万元;针对家庭无劳力或外出打工等农村建卡贫困户,组织帮扶责任人以慰问形式捐款2万元,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资金困难而失学。拾万镇还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落实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政策66件次。在就业安置上,针对有剩余劳动力而无就业途径的贫困家庭,充分利用万古园区和龙水园区结对帮扶优势,将愿意就业并有就业条件的剩余劳动力经培训后推荐到两个园区就业,共计培训2次,参训人数达40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20余人。针对无劳动力且符合低保政策要求的44户贫困户,积极为其办理低保兜底;同时通过发放2万元“稻草援助基金”临时救助21户贫困户。
从拼矿山资源到发展效益农业
产业转型滋生“五朵金花”
经过嫁接后的茄苗移栽一次可收获两年以上,比传统的茄子产量增加10倍……当山东寿光蔬菜种植技术被复制到拾万镇时,这样的亩产量、亩产值有望突破全市最高水平。
由重庆沃驰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在长虹村打造的300亩蔬菜基地,将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蔬菜、瓜果增收。这个集大棚蔬菜、水果、特种养殖、牧场、生态餐厅于一体的核心示范片,既可让人学蔬菜、瓜果的“寿光技术”,又可让人体验一把采果摘瓜的乡村野趣。
而规划实施的万亩红花大果油茶,更是填补了重庆无红花油茶的空白。红花大果油茶极具观赏和经济价值,它每年12月开出红花,花期在100天以上,其果实榨出的油,由于不饱和脂肪含量比橄榄油还高,在市面上供不应求。目前,拾万镇引进的重庆欢祥农业公司已种植大小苗15万余株。今明两年之后,在萧索的冬天里看到漫山遍田野的红花,这个荡人心旌的风景,只有拾万镇独有,也将成为冬日里人们乡村休闲游的好去处。
蔬菜基地和红花大果油茶,是拾万镇产业转型的典范。几年前,这个地处巴岳山下的小镇,由于矿产丰富,主要收入来源于产煤和石英砂。但近两年,拾万镇发展进入新常态,依法关停了部分煤矿和3家石英砂厂,转型走向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基地、绿色美丽乡村。
如今,拾万人骄傲地说,他们有“五朵金花”。除蔬菜和红花大果油茶外,拾万作为大足整镇推进的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区,其中水稻超高产核心示范5000亩,机插秧5000亩,高产攻关片1000亩,八埝村的高产攻关片最高亩产843.6公斤,打破了重庆市中稻单产历史记录,“拾万香”优质大米品牌令无数人口齿留香。
与粮油、蔬菜和红花大果油茶一齐绽放的另外两朵“金花”是:以火龙果、黑提、蓝莓为代表的优质水果和规划种植的九叶青花椒1000亩。“我们的现代农业基地已经提质扩面,我们的绿色美丽乡村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样,等待着更多人来品鉴。”拾万镇镇长龙东阁如是感怀。
“有水无山是单调,有山无水是枯燥,有山有水才奇妙。”镇长龙东阁说,今后的拾万全域,将是一个以田园风光、庄园经济、养生度假为主要内容的“巴岳山下、红花环绕,淮远河畔、水稻金黄,钢架大棚、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向国家级生态镇迈进
在拾万镇党委、政府看来,以人为本核心是和谐宜居城镇的要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也应从城镇化的质量上体现出来,从城镇的宜居性、城乡的和谐度、居民的幸福感上体现出来。
拾万镇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很“高大上”:“我们就是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建、来管。”当协丰村创建为重庆市生态村、拾万镇即将创建为重庆市生态镇时,拾万镇党委、政府没有停下步子:他们在向打造重庆三环上的国家级生态镇迈进。
在城镇建设上,拾万镇“金楠佳苑”建出了城市小区房的品质。这个把车站、市场、广场、敬老院、行政服务中心集于一体的农民新型社区,让居民安居更乐居。同时,该镇以淮远河河道整治为契机,聘请专家编制了淮远河滨亲水小镇概念性规划,除加大城镇改造力度外,更加注重了两岸生态休闲功能区建设。
在城镇管理上,目前,拾万镇对8个村2个社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清运,是大足区第一个实施全镇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镇,已建立“户分类、村保洁、镇转运、区处理”的新型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机制。同时,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充实环卫队伍,增添环卫河水车1辆、垃圾收运车2辆、垃圾箱体36个,重点加强场镇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疏导的管理,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拾万城镇,虽为小家碧玉,却也落落大方、风情无限。
推进“三严三实” 党建固本强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如何通过党建固本强基?拾万镇的思路清晰明了: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一是抓好阵地建设,二是解决好如何当基层干部。
2015年,拾万镇投入600万元在10个村、社区中,新建了8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其大手笔令人咋舌,更赢得了群众的喝彩。其“群工系统”构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判问题和反馈问题的工作新机制,全镇全年受理群众申办事项2700余件,办结率99.8%,申办事项和满意率居大足区第一。
该镇党委还建立了学习制度,推行了“连心”工程。不仅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而且还倡导、激励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全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不仅要严格执行电话联系群众制度,而且要走访慰问每家每户群众,收集问题、倾听民意、解难济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使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该镇党委书记黄世平说,未来拾万镇将继续以党建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全镇“1+3”定位和目标,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干部队伍,开启拾万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