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完善六大体系建设 提升民政服务能力
核心提示:近年来,武隆县民政局以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守“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政策导向,坚持依法行政,紧紧围绕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减灾救灾工作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优抚安置保障体系、社区服务体系、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的六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民政服务能力,为武隆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是保障群众民生福祉的最后一道防线,武隆县民政局在过去的一年积极探索建立了以城乡低保、特困(五保)人员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临时救助、“救急难”为主体,以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慈善援助为补充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不多保、不漏保”是低保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避免错保、漏保,让真正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低保,武隆县民政局严把低保“入口关”。建立了低保科和核查比对中心两个专门机构,落实4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信息核查比对系统并投入使用,严格按程序落实低保政策。
同时,武隆县民政局对急需社会救助的贫困人员救助、保障到位及时。坚持审批及时,当月办结。按照扶贫攻坚要求,将全县5761名不具有开发和脱贫能力的深度贫困群体从2015年9月起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对全县5642名因病致贫返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民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医疗保险,享受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为2427名五保、三无老人发放供养金1063.6万元;为222名孤儿(事实困境儿童)发放供养金133.2万元。整合筹措各类助学资金474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19万元,下拨住房救助资金1455万元。
完善减灾救灾体系
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十分严重的国家,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加强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武隆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推进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创建。全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县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0个,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通过创建,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全员培训灾害信息员。2015年共培训灾害信息员1985人次,其中乡镇培训村(社区)、组灾害信息员1715名,县级培训乡镇、村(居)灾害信息员262名,市级骨干培训7名,部级骨干培训1名。
高品质创建灾害信息平台。投入18万元采购33台报灾系统终端,形成了县、片、乡镇三级平台,从硬件上确保上报灾情的详细度,为制定正确的救灾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县自2015年6月份以来实现灾情由乡镇网络直报功能。
防灾救灾措施切实有效。防灾宣传、救灾演练、全日制灾情巡逻成为常态性工作,灾害发生立即启动灾情上报,疏散引导群众避难,全县各部门联动制定救灾方案,救灾队伍和应急物资迅速反应,确保受灾人员8小时内得到初步救助。
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2015年,武隆县以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
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升级。2015年共投入资金2075万元,新建成片区中心敬老院1所,扩建片区中心敬老院1所、在建片区中心敬老院1所,维修整治乡镇敬老院27所。目前,全县达到了三星级敬老院1所,二星级敬老院2所。敬老院床位增加到1848张。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棋牌娱乐、康复理疗、精神慰藉、就餐等养老服务。建成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批准筹办5个民办老年康复疗养中心。
积极建设为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以巷口镇油坊社区为中心,全县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信息服务平台热线和老年救助终端为纽带,整合社区资源,投资120万元,建起了覆盖全县城居民及临近乡镇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的食、住、娱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多措助推老年服务。建立高龄津贴制度,积极开展敬老活动,联动全县扶贫集团,面向全县空巢老人、“三无”、五保人员开展“有爱同行·大美夕阳”志愿服务。
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
置办吗?今年能不能再给我们安排个转业士官来?”今年3月武隆县平桥镇、庙垭乡、凤来乡等乡镇主要领导再次主动给该县民政局安置办、县编办来电,提前争取退伍军人安置人员。近几年,武隆的转业士官呈现出“一抢而光”的情景。
县安置办始终坚持“考核优先、专业对口、居家就近”的“阳光安置”原则。在确定接收单位后,制定考核目标细则,依据退役士兵的档案,按军龄、军衔、职务、学历等项目量化积分,考核分值高者享有优先选岗权;同时结合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和退役士兵入伍前的户籍所在地,做好安置人员疏导沟通工作,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居家就近。
保障退役士兵安置。一是增强技能培训实效性。仔细甄选培训机构后,从退伍报到日起逐一开展就业培训动员,将培育与就业紧密结合,把实用性强的汽车维修、汽车驾驶、焊工等作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重点。二是安置政策实现城乡统筹。义务兵立功奖励、家庭优待金和退伍安置统一政策,共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安置补助经费272.3万元,义务兵立功奖励补助11.1万元。
开展多种 “军民融合式发展”活动。各乡镇各部门主动与部队签订共建公约,积极开展“十送”拥军活动。另一方面,配合驻武部队积极开展 “十助”爱民活动。“十送十助”行动,让双拥共建活动成效显著,2015年7月,武隆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重庆市双拥模范县”。
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为有效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动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武隆县以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村(社)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为武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进社区共驻共建共享。成立社区大党委,以社区党组织、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为一体,每个社区明确一名县领导联系。建立社区成员议事协商机制和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党员、职工到社区报到制度,开展“八联”共建活动。
推进村(社区)民主自治。2015年确定并培育了2个协商民主制度试点社区,全县严格落实村(居)“四务”公开,按照全面清理、修订规范、重点检查、整改落实四个阶段扎实开展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清理规范工作,切实发挥了村(社区)协商民主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在基层社会的治理作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确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组建社区市民学校19所,科普、法律、就业等各类社区志愿服务组织44个,注册志愿者2846人。实行“团干部+社工+志愿者”模式,不定期开展医疗服务、健康咨询、体检义诊、社区义演、亲情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袁核心是人袁只 有人与人和谐相处袁社会才会安定有序遥 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袁 武隆县坚持以 人为本尧 以依法治国为社会治理的根本 保障遥 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 身社会治理当中去遥 规范婚姻收养登记服务遥 一是坚持 依法登记遥 婚姻登记合格率100%遥 二是 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遥 对建国以来县保 存的所有婚姻登记历史档案进行电脑录 入袁对建国后至2014年的历史婚姻登记 档案渊共计2786卷冤进行重新规范整理尧 归档袁对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扫描存档袁实 现了纸质档案尧电子档案野双套制冶保管遥 全面推动殡葬服务改革遥 组织开展 了以野文明祭扫袁生态殡葬袁平安清明冶为 主题的宣传活动遥 投资4500万元袁新建 县城殡仪馆袁投入200万元袁建成了白马 镇殡仪服务点袁投入资金140万元袁新增 10余亩扩建土坎镇公益公墓遥 认真开展 殡葬管理服务单位专项整治遥 全方位开展流浪乞讨救助遥 落实街 头巡逻主动救助工作机制袁 认真组织开 展野夏季送清凉冶和野寒冬送温暖冶活动袁 开展野接送流浪孩子回校园冶专项行动遥 2015年1月袁 一名无身份信息的流浪老 人在武隆县民政局的帮助下袁回到河南袁 成功与分散了15年的亲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