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一动敬畏自然生态
——记重庆万山矿业有限公司的环保之道
【核心提示】
但凡矿山开采,无不与粉尘同在,石英砂也概莫能外,任其扩散污染,或将成为殃及生态之灾。来到号称“中国三大石英砂生产基地”之一的大足区拾万镇,却不由得心生感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万山矿业公司,竟然得到当地村民的偏爱和青睐,追本溯源,就为守护生态而来。
剥离岩体 修复植被
万山矿业公司从事石英砂采掘的岩矿位于拾万镇楠木村境内的一座山岗上,这片经由市级国土部门批准划定,面积仅数十亩的资源开采专属地块,坐拥高达120万吨以上的优质石英岩矿藏储量,且埋藏深度最多在地表下5至8米处,有的甚至直接裸露在外,显然无法采用纵深的洞穴式挖掘,只能实施表体的剥离式作业,这无疑将给山体的形态和植被带来“伤痕累累”。好在万山矿业公司秉持“瞻前顾后”的开发理念,尊崇大自然,敬畏原生态,彻底抛弃“伤筋动骨” “大刀阔斧”般的滥开滥采,而是一边稳步剥离推进,一边回填夯实土层。与此同时,该公司预先在林业部门办理好相关手续,买回大量精心挑选的树种苗木,并调派专人赶赴施工沿途,一路跟随采掘进度开展补苗植树,决不让被挖山体长久裸露,为其重新披上绿色植物覆盖的装束,回归山青水秀的本来面目,至此,他们复栽补种的树苗林木已多达上千株。
为此,万山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胥安六一语中的:万山人确保做到开采一处、修复一片、还原一体。
破石碾粉 水控全程
通过对山体矿岩实施保护性发掘而开采出来的大小块状不一的石英石,将被陆续运送到万山公司的专用加工生产线上首先进行破石粉碎。在专用风镐、电钻等机具的强力冲击和高速切割下,粉尘弥漫形同茫茫雾霾一片,让人“蓬头垢面”。而对付粉尘扩撒的有效手段不外乎注水浇灌,使砂粒尘埃“与水相拥”,不致抛洒漂浮在空中。从破石碎石的头道工序起,万山矿业公司的加工生产线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水线”:源源不断的水流从众多喷淋装置倾洒而出,让大小块头的石英石破碎伊始,就沐浴在连续不断的“降水”之中。水气交融,形成水雾,与砂“共舞”,被笼罩的扬尘微粒“出逃无路”,只能“随波逐流”。
紧接在破碎之后的工序是碾压成砂,碎石颗粒从头到尾要经过多股水流不断冲刷;到了分类筛选的最后关卡更像是“大浪淘砂”,洗白的石英砂几乎洁净无瑕。
“水流砂坝”,一句形象的俗话可用作描述这条石英砂生产线的场景概括,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水并没有向坝外四处流失,而是同冲刷后的残余尾砂一起,经专用管道注入了沉淀池,重新又开始一段“水流砂坝”的故事……
循环利用 告别排污
废水外排,似已成为当下不少企业大腕自认为“天经地义”的生产常态,而偏居一隅的小小万山矿业公司却懂得精打细算:废(肥)水不流外人田。经过该公司生产流水线“洗礼(粒)”的水流并未随处外流,而是进入长长的管道汇集到沉淀池内“逗留”。为此,万山公司花钱买地,建起了依次排列的6口大型沉淀池,让泥沙俱下,土石混杂的废水污流在这里得到逐级过滤、澄清和分解。无疑,最早涌进1号沉淀池内的水波还浑浊无比,但经过层层游离降解之后流到6号沉淀池中已然清澈见底,胥经理还带头在这里放生养鱼。为此,环保局派人专程到此调研,给予充分肯定。
问渠那得清如许?循环再生活水来。精明的万山人通过污水回收,往复利用,变废为宝,又让清净如初的白花花水流经过专用电泵提升输送到加工作业现场重复使用,并由此告别了生产流程必定伴随对外排泄的企业“潜规则”。
与此相邻的另一家采砂企业,却不分青红皂白,竟然任其废水带流沙直排外泄,以致造成田土被淹,河道阻塞,已经被当地环保部门多次严厉处罚和追责。有道是,“一损俱损”,万山人追求生态环保的担当和付出,有时也不免被“横生枝节”:此前曾有外人在该公司附近私下偷运煤矸石而沿途撒漏污染田坎地头后溜之大吉,却让万山公司承受“背黑锅”的冤屈,可为了安抚村民,该公司按每亩1200斤稻谷的最高市场价,向受此困扰和影响的农户补偿全年的复耕费。为了呵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执着的万山人可谓仁至义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深居万山丛中的矿业公司,这个集结了几十个村民组成的企业团队,从事着“靠山吃山”的传统原材料生产,他们通过发掘本土资源而开采的石英砂,还仅为数百元1吨的初加工低档产品。要走出穷乡僻壤的边缘化困境,重振独具特色的地方经济,就要在全面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爬坡上坎,进一步拓展上千元1吨的石英砂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对此,万山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胥安六信心满满:将逐步完成石英砂产品从低端迈向高端,并直接为大名鼎鼎的长安汽车配件制造提供铸件模具的精品原材料,这也是全面提升矿山采掘加工业水平,彻底摆脱初始化落后状态的必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