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交委:勇做扶贫攻坚先行军
核心提示:扶贫攻坚奔小康,核心是发展,关键在交通。
自彭水县委县政府发出“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冲锋令后,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彭水县交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理念,主动当好扶贫攻坚先行军,为扶贫攻坚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让其真正承载起农民群众奔小康的梦想。
打响交通扶贫攻坚战
“扶贫攻坚是‘底线性’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而且要限时打赢。”2015年7月,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在全县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如是强调。
县长刘峰对扶贫攻坚工作同样殚精竭虑。2015年7月,彭水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交通扶贫攻坚大会暨农村公路建设推进会,并制定出台了《彭水县交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彭水县明确交通扶贫攻坚总目标:在2015年底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撤并村通达率达100%、2015年拟脱贫的贫困村开通农客达100%;到2016年底贫困村小组通达率达100%,所有贫困村开通农客达到100%。同时明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扶贫攻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8000万元。一是建设贫困村通畅公路145公里,投资约8000万元;二是建设贫困村小组通达公路约400公里,投资约6000万元;三是完成波形护栏安装约700公里,投资14000万元;四是完成农客营运线路招呼站点建设,投资约200万元。
会后,彭水县交委同时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对“三百”目标任务进行调查摸底。
彭水县副县长庹云强,也率县交委有关人员赴各乡镇调研交通扶贫攻坚“三百”目标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求各乡镇将项目逐一分解,落实人员和责任,明确工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据彭水县交委主任徐道东介绍,该县交委严格按照分片管理的原则,落实工作人员和技术骨干加强行业监管,通过“半月一次督查,每月一次通报”的方式,督促“三百”任务顺利推进;督促乡镇按照定人定责的要求,将每一个项目落实一名领导责任人,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加强过程管理,逐一倒排项目工期,督促施工企业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帮助乡镇和施工单位想办法、找措施,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修路深受山区群众好评
“要想富,先修路”、“要脱贫,路先行”,已成为彭水全县人民的共识。近十年来,彭水全县广大群众,特别是其中那些贫困群众,对修路的愿望表现得非常强烈。正是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彭水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全市的年度检查中不管是质量、进度和管理都位居前三位,而且连续几年是第一位。
在此过程中,重庆市交委主任腾宏伟多次表扬彭水交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并给予实际支持。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市交委为帮助彭水解决“出行难”问题,提供了各类补助资金超13亿元。与此同时,彭水完成交通投资94.4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建行政村通畅和撤并村通达工程突破3400公里、创历史之最。
彭水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排头兵,坚持“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资金、让最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的思路,按照“建设骨架、畅达结合、养建并重、提高等级、形成网络、班车进村、方便出行”的原则,加速推进通达通畅工程建设。
彭水县交委更是积极作为,牢固树立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的理念,主动走在扶贫攻坚的前面,着力通过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用交通基础设施的“脱贫”来带动产业的发展,确保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以前,村民喂一头肥猪到市场上去卖,需要4个壮劳力抬5个小时左右才能达到。这样下来,大部分的利润都花在请人抬猪上去了,这又怎么富得起来?”在彭水县三义乡龙洋村,该村一位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好在现在修通了公路,村里人出行方便了,脱贫致富的步子也加快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享受到交通先行带来翻天覆地生活变化的广大群众,对彭水县交委积极而有效的扶贫攻坚工作,纷纷给予高度赞誉。
保质保量修脱贫致富路
2014年以来,彭水县先后为整村脱贫的鹿角镇水麻村投入929.2万元,硬化了水泥路,修建了2条产业道路和7.6公里的通组通院落道路。以及还投入80万元,对人行索桥进行了维修整治,实现全村通组和通院落道路全覆盖。
“政府不仅出钱为我们修通硬化了通村公路,而且把公路修得很扎实,走人跑车一点都不用担心!”一位依托通畅公路建成通车办起农家乐的水麻村村民,望着硬化后的水泥公路,一个劲地叫好。
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中,彭水县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努力把每一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都建成群众满意工程。
彭水县全面贯彻执行农村公路建设“六、五、四”管理制度,坚持典型示范,坚决守住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控制“第一公里”,全力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该县还坚持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五不准开工”,“四不验收”原则,并全面落实“施工企业自检、村民代表质量监督、政府职能监督”三级质量监督保障机制,确保每一条农村公路都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
彭水交委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人员“实行四包责任制”。针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和“合理工期控制”制,每一类项目都落实一名领导,搭建相应的班子,具体负责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确保交通各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有序推进。通过注重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保证了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按照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整体要求,2015年,彭水将投资约9000万元完成11个行政村130公里村通畅工程建设;投资约7000万元完成73个贫困村通达公路433公里,年底实现撤并村通达100%的目标。
虽然目标远大,令人振奋,但如何筹集如此巨额的建设资金,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为解决资金瓶颈制约,彭水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坚持“上级扶持、业主自筹、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
县交委通过加大向市交委、市公路局的争资力度,解决大部分的建设资金;积极整合部门交通建设资金,打捆使用烟草惠民工程建设资金、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资金和彩票资金等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减少资金缺口;广泛动员社会捐资和当地群众投工投劳;相关职能部门大开绿灯,办理林地、环保、国土等手续时,依照有关规定可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自行调整土地和林地,自行负责青苗损失、房屋拆迁等费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资金5000万元以上。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严格资金划拨程序,做到专款专用。
有资金保障,公路便会呼之欲出。2014年,彭水县朗溪乡大堡村通畅公路建设项目落地后,该村便号召全体在家村民投工投劳,将公路拓宽了0.3米,厚度增加了3公分,在预算范围内增加了公路的运行力度。“我们没有多花一分钱,却建成了比预想中还好的公路,值得!”该村村干部欣慰地说。
完善交通网络骨架的大通道
为了完成扶贫攻坚奔小康的目标,彭水交委着力建设农村公路的同时,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追求,集中精力建好大通道,完善交通网络骨架,顺利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2015年,圆满完成市对县考核指标。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货运周转量24151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4602万人公里,实施937公里撤并村通达建设,新续建村通畅项目735公里,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该县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全面结束渝怀铁路复线建设项目征地;完工通车下塘至县城快速通道;基本完工彭石公路升级改造;建成县城至阿依河旅游公路岩西至阿依河景区,油面层完成6公里;郁山旅游公路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完成县城中心客运站负楼主体。
该县在公路养护管理上,完成国道319线路面整治,修复公路挡墙2791立方米,整治沉陷路基2050平方米,修复路面4079平方米,路面加铺沥青油面层9451平方米,投资113.5万元完成国、省道35座桥梁检查步道设置2354米。编制了2015年度农村公路养护计划,进一步落实乡镇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