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开发蚩尤九黎城、 摩围山景区和郁山古镇
彭水:依托山水民俗景 打造独特风景
【核心阅读】
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山林秀色,景观奇特——这些旅游色彩浓郁的生态景致,让人在独特而自然的韵味中,感受着诗画般的意境和美丽,仿佛置身晋宋时期诗辞大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走特色、差异、融合、生态发展之路。按照“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总体思路,秉承“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理念,着力创新“政府主导、品牌经营、项目带动、环境优化”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而由彭水九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开发打造的蚩尤九黎城、摩围山景区和郁山古镇,格外引人注目,成为该县旅游的闪光品牌。
蚩尤九黎城:祭祀蚩尤首选地
蚩尤九黎城位于彭水自治县城区,东隔摩围山与彭水老城区相邻,南接正在建设中的彭水新城,北至乌江并与渝湘高速下线互通,是彭水县城三大组团之一。距重庆180公里,约2小时车程。
在蚩尤九黎城,游客们无论是在欣赏演武场、戏楼、三苗文化长廊、九道门的精湛建筑中,还是在品位九黎部落(苗寨)、北斗七星、九黎宫、神问台、玄水景观时,无不感受到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丰富的内涵,就像饱尝了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盛宴,顿时被深深震撼!
蚩尤与九黎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游客对蚩尤并不陌生,然而对九黎却了解甚少。
关于苗族的族源,曾有“九黎说”、“三苗说”、“南蛮说”等。苗族的族源当可追寻到“九黎”和“三苗”中的人们共同体或部分先民。蚩尤——“蚩尤九黎”是苗族最早的先民,蚩尤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也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国语·楚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高诱注,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称之为“蚩尤九黎”或“九黎蚩尤”。“九黎”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之一,蚩尤是“九黎”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是传说中我国远古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苗族世代崇拜的英雄,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看过电视剧《血色湘西》,一定会被其中苗族山水、苗家建筑和苗族风俗所吸引,产生身临其境的渴望。如今,一座全新的原生态苗家蚩尤九黎城正悄然崛起。
相传蚩尤是苗族的先祖。上古时候,“九黎”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之一,蚩尤是“九黎”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是远古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苗族世代崇拜的英雄,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全国范围内却没有一处正式祭祀华夏三祖之一蚩尤的地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蚩尤九黎城应运而生,它为华夏儿女提供了祭祀蚩尤的平台。在彭水,苗族人口约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8%,蚩尤九黎城建在彭水可谓实至名归。
蚩尤九黎城以苗族始祖九黎部落文化为主题,采用两轴、两区、九零星布局,主要建筑有九道门、九黎宫、九黎部落、北斗七星神鼓亭、苗王府、蚩尤大殿、禹王宫、三苗长廊、九黎神柱等。每年四月初九举行“祭尤大典”,公祭蚩尤始祖。
蚩尤九黎城的吊脚楼最吸引人眼球。吊脚楼依山而建,拥有300多间房屋,建筑群落差高达81米,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吊脚楼群。山下为四合院,为中国最大四合院。
蚩尤九黎城拥有一个高达24米的石柱叫做九黎神柱,也是苗族的祭祀柱,全部由古老石头砌成,石柱上雕刻有36堂鬼、72堂神,共108个神像,为中国石刻柱之最。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苗族建筑文化之最是九道门以及中国最高的堂屋——接龙堂。接龙堂大门高9.9米,相当于3层楼高,3米宽、9米长的匾额在门顶上,整个建筑壮观、恢弘,气势非凡。
景区中的接龙桥远看呈波浪形,上下起伏、左右摇摆,十分具有动感。这样的建筑在国内尚属首例,建造难度非常大。
未来,蚩尤九黎城将成为彭水旅游的接待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窗口,成为重庆市首个苗家4A级景区。彭水县每年都会举行蚩尤文化研讨会,国内少数民族文化专家、学者将汇集一堂,围绕蚩尤文化的理论构建与方法、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蚩尤文化在南方及彭水的遗存状况等课题,进行研讨交流。“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九黎城每年都会举行以“追根溯源,传承发展”为主题的蚩尤祭祖季。
摩围山:天堂上的氧吧
摩围山景区不但风光独特,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该景区地处重庆市彭水县南部,距县城31公里,距主城2.5小时车程。平均海拔1500米,面积约十万多亩,森林覆盖率91%,年平均气温14.9℃,年均降水量1400mm,年均降雪日40天。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1万个/cm3,被称为“悬在天堂上的氧吧”。
摩围山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奇特,有一线天地缝、石窟溶洞、百里石林、千仞绝壁、万丈天坑等地质奇观;有云雾幻化、瑞雪飘飞、树挂冰晶、旭日升腾、彩霞缤纷等天象丽景;有名药山珍、奇藤异草、山花野果、千里碧海、古木参天等山林秀色。
摩围山,还留有不少古代文人为咏叹其美写下的诗句,如白居易的“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形象地描绘了摩围山及乌江峡谷的风光。摩围山顶东侧有一突兀而起的巨大石柱,称为“玉笋仙岩”。石柱上原建有一“云顶古寺”,其始建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后又多次培修,清康熙45年(1706年)重建。占地450平方米,除西侧有路可通外,三面皆绝壁。庙宇毁于60年代初期,现存石柱、石门、残墙、碑刻等遗迹。
2015年11月16日,由重庆生态文化协会、重庆市林学会和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寻找重庆“最美森林氧吧”授牌仪式在重庆市林业局举行。
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摩围山景区以4192141票荣登重庆“最美森林氧吧”榜首。彭水九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最美森林氧吧’活动的开展,必将使摩围山名声大震,我们应乘势而上,不断完善摩围山旅游度假区硬件设施和配套项目,打造中国最美避暑休闲、养生度假的森林氧吧!”
摩围山景区目前已建成并开放的景点有:飞云口、罗曼谷、豹头崖、摩围石林、高山草场等。同时重金打造的摩围山养生酒店已开业投入使用。
郁山古镇:文化底蕴深厚
郁山古镇位于重庆东南武陵山区,乌江下游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角,距重庆2小时车程,距彭水县城47公里。郁山镇境内有国道319、渝湘高速等交通干道,地处川、渝、鄂、湘、黔沿线旅游及长江旅游线的重要节点。现镇域面积149.6平方公里。
郁山古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历史悠久,具有5000年盐业开发利用史,先后为县、郡、州、道治所在地;二是文化底蕴深厚,是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的“黔中文化”的发祥地,具有独特的盐丹文化、城镇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流放文化;三是有很多文物遗址,唐废太子李承乾,唐大臣长孙无忌,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先后流放于此,列入各级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近十处,其中黄庭坚衣冠冢、唐太子李承乾墓、贺龙德政碑、古盐井都十分珍贵;四是郁山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境内有三条各具特色的河流(郁江、中井河、后照河)和一系列溶洞群,形成了青山、秀水、奇洞、怪石于一体的郁山风光带。
郁山古镇被《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列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郁山打造成为“古镇型”观光体验产品。目前,彭水县政府正加大力度建设郁山,要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特色旅游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