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持生态优先,再造秀美河山。”
大足区自2011年建区以来,始终坚持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效益林业为主线,明晰确立“345”林业发展思路,全区林业工作以6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完成林业各项目标任务,逐步实现了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六化”目标。
重点突出
强化生态效益
大足区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造林质量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抓好项目对接,注重规模效应,造林绿化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全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累计达260万人次,栽植栾树、香樟等各类苗木799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8个、面积6800亩,建立各类纪念林6个。
该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适地适树、集中连片”原则,采用营养袋苗和专业队伍栽植,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以“断带”、“天窗”为突破口,在巴岳山9镇1街重点区域开展矿山植被恢复,栽植黄葛树、巨桉等各类大苗12.5万株、面积825.3亩。
“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这是大足区林业局一直坚持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大足区突出责任落实,形成天然林管护新机制;累计投入1080万元,在巴岳山修建生物防火阻隔带24条,防火通道11条,蓄水池 30 口。
政策倾斜
提升民生保障
大足区采取项目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在食用笋竹、荷莲湿地、林下种养殖上狠下功夫。该区新建笋竹基地3万亩,成功研发细叶雷竹、红壳雷竹2个新品种,可一年四季产笋,雷竹成林后,亩产量达5000斤,亩产值可达3-5万元。该区支持雅美佳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荷莲品种研发,使之成为集种、养、加、销、游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通过深加工,2015年生产荷叶茶2500公斤,产值达100万元。
在保障民生方面,该区44.3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合同》签订到户,每年直补兑现生态效益补偿金416.8万元,受益林农达13.7万户。该区投资573万元在玉龙镇溜水社区完成90套、面积4500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林区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
再造秀美山川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主体。近年来,大足区生态文明取得了斐然成绩:67.5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建区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8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封山育林5.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2个百分点,达到43.5%。仅退耕还林一项,全区累计发放退耕还林直补资金9510万元,退耕农户户均增收2438元;雅美佳湿地公园初具规模,新建基地2436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60余人,人均劳务年收入达2万元。林业工作连续四年被重庆市林业局评为优秀。
(文/吴燕 李伟)
畅通巫溪的深山养路人
【核心提示】
巫溪,地处渝东边陲,境内713余公里的省、县级公路如一张密网,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将其与域外紧密相连。作为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大县,公路已成为该县的“生命线”,提高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保持交通畅通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期间,巫溪县公路局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巩固预防性养护和常态化养护工作,积极打造平安、生态、文明、和谐公路,探索了一套独到的“养护经”。
奉献在大山深处的公路养护人,为巫溪道路畅通一直在默默努力着。
养护到位 确保畅通
据巫溪县公路局负责人介绍,2013年至2015年,县公路局在公路养护中突出念好“早字经”和“绿字经”,做好创新篇,已累计完成养护投资8868.46万元,确保了全县公路百分百畅通。
在预防性养护中,重点抓好日常小修保养,按照小修计划,突出“早启动、早部署、早设计、早实施、早完成”的“五个早”要求,排查需要进行挖补或小修的路段,建立路面病害处置档案,严格技术标准和养护规范,按时完成路面挖补、灌缝、油封等养护工作,保证了干线公路无坑槽、翻浆、沉陷、断板等影响行车安全的严重隐患,做到雨、雪天气坚持上路保洁、及时抢修水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五年来,已累计投入公路环境整治人工11000余人次,投入各种机械车辆1100多台次,清理垮塌方45万余立方米,确保了县境内省、县道的安全畅通。
恢复生态 美化公路
在常态化养护中,巫溪县公路局大力实施边坡石漠化治理。2013年至2015年,每年栽植水杉、柳杉等树种,边坡补植葛麻藤、油麻藤和爬山虎等植物,共计栽植长青植物4万余株,逐步提高了边坡蔽荫度,达到恢复生态和美化公路的效果,形成了“乔灌草协调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路绿色长廊。
仅2015年就在巫城路、天红路、巫十路等路段栽植葛麻藤、油麻藤、爬山虎等植物27000余株,达到了“畅、洁、绿、美、安”的通行环境要求。
专业队伍 提高效率
巫溪县公路局负责人介绍,为搞好预防性养护,该局提出并实施劳务外包,五年来,共计灌缝127余万延米。历年来,该局灌缝工作屡获全市第一名。
在公路养护中,由于机器设备预热时间长,造成进度慢。针对这种情况,该局决定实施劳务外包,由公路局出设备,聘请专业队伍组织人力灌缝,实行驻场施工。每天预热时间前推,可以抢出半天作业时间,工效显著提高。同时,县公路局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做到有缝必灌,有坑必补,并积极推广热拌技术、单条裂缝灌缝等工艺和技术,提高了预防性养护的效率和质量,扭转了被动局面。
(文/图 游佐亮 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