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农委实施产业精准扶贫
核心提示:2015年,巫溪县农委深入落实《巫溪县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念致富经,发展大宁河鸡、生态渔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将产业发展融入扶贫攻坚,引导和扶持富民产业。
从大处着眼
因地制宜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巫溪以功能区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引,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手段,在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另一方面,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发展多种增收项目。本着“长期规划,短期发力”的原则,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粮油、生态渔业、茶叶、药材、核桃、烤烟、乡村旅游、养殖等主导产业村150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发展格局。结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2015年规划蔬菜产业11万亩,同时发展核桃等干果产业10万亩,以保证贫困户长久增收。
从小处着手
科 学 实 施
巫溪县农委充分发挥金融和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的作用,将产业扶贫措施做细做实。该县加大“阳光工程”“绿色证书”“雨露计划”等培训力度,开展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每个贫困村培育一名科技特派员,促进产业发展。2015年发展县级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228个。全县落实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700余万元,开展“农户诚信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1470万元,完成农业保险14万亩,保证产业良性发展。
从实处着力
模 式 创 新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
巫溪县农委以金融扶贫为基础,并以市场主体带动,帮扶贫困农户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增收致富。
该县在市教委和县政府指导下,按照“公司+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特色蔬菜专业种植户”的模式,开展巫溪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年产量15万吨以上,重点直供重庆高校,同时,开展企业和贫困户对接,发展农业生产小区,开展高产技术推广17万亩。通过生产资料补贴、提供技术服务并保证回收,引导贫困户参与生产建设,提高人均收入。
该县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相关产业发展中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等突出问题。2015年全县建立了晚疫病监测预警气象站28个,监测覆盖面积达到25万亩,成立专业机防队14个,开展马铃薯、油菜、水稻等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共计13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