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市政协专委会工作巡礼(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两岸三地共筑中国梦
【核心提示】
在市政协的各专委会中,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非常特殊,一半的委员来自港澳台,经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甚至语言的差异,让该委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注重联系实际、不断创新,让外来委员融入重庆,和本地委员一起集智聚力建言、积极传递正能量。
聚智建言
为渝谋发展
2015年,对外来委员和本地委员履职能力的激发,市政协港澳台侨外委从一份调研报告开始。今年3月,该委启动了《进一步加大重庆南向开放力度的对策研究》调研课题,专题筹备会上,选择合适的调研方式,既让本地委员充分发挥优势、也让外地委员充分融入贡献智慧,成了调研开始前最关键的问题。最后,调研组采取“1+3”模式,将课题分为一个主课题和三个子课题,20余名委员分为三组,就不同的子课题赴考察地走访取经,同时搭建多渠道沟通平台方便委员们异地交流。 2个多月时间,外来委员和本地委员一起亲密接触,座谈会中、考察路上、电子邮件往来间、相隔千里的电话两头,以及闪烁的qq和微信群里,课题组成员们深入交流,共同完成这场特殊的调研。
来自侨界的委员李昭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不在重庆,但作为第二子课题的执笔人,他身上肩负着重要任务。在小组活动中他积极统筹开展调研,下来后,他充分利用市政协港澳台侨外委搭建的课题组qq、微信群平台和其他委员互动,交流调研情况,讨论建议思路。很多时候,李昭和大家讨论到深夜仍意犹未尽。和李昭一样,分散各地的委员们都通过调研组搭建的众多平台时刻凝聚在一起,座谈研讨会始终都在进行时,智慧的碰撞从未停息,最终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报告建议:将重庆南向开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建立“南向开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重庆南向开放作为重点纳入“十三五”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是要在完善口岸基础、产业平台、通道体系与通关体制等方面形成明确的总体布局和项目支撑;要进一步完善重庆南向开放平台体系,重点突出公路开放口岸、公路物流报税重心(B型)、多式联运交易中心以及国际物流信息平台;要以信息和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契机,改造和提升机械、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发展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要加快构建南向物流大通道体系,打通重庆南向铁路大通道,加快启动京昆高铁南部路段、西南地区重要铁路干线的渝昆高铁建设,推动人流与物流通往东盟各国的国际大物流发展,完善公路网络,对G85渝昆高速成渝项目、G75兰海高速渝黔项目进行扩能改造等。
报告出来后,立即得到了多位市领导的批示,市政府督查室已将有关建议列入重要督办内容,市发改委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相关方案。与此同时,该委还积极参与“十三五”规划专题协商,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12条建议,成为市政协常委会与市政府专题协商的内容之一。
爱国助困
为梦点希望
优势不止于此。市政协港澳台侨外委委员在传递正能量中展现出的爱国之举、济困言行,都定格在了携手重庆发展、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画面中。
爱国之心拳拳。对外友好界别委员颜建辉牵头组织40余名对外友好知名人士参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活动,宣传了抗战历史,提升了大家的爱国热情;林增官、曾艺等澳门委员通过自己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员工,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央决定,支持依法实施行政长官选举和政府依法行政;香港委员周世耀、励娜组织香港培侨书院近100名香港学生来渝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了解红岩、抗战历史,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加深了香港中小学生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
济困之情切切。澳大利亚侨胞李涛组织举行了“侨胞爱华,情满中华—澳仕卡牛奶粉计划”重庆捐赠仪式,捐赠了价值200余万元人民币的婴幼儿奶粉及日用品,同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同规模的捐赠,用于帮助我市贫困、孤残儿童;香港委员黄祖仕注资2000万元成立融汇慈善基金,帮助弱势群体,2015年再次投入150万元用于自主贫困大学生就读以及爱心书屋的建设;董瑞葆委员从2012年起,每年捐赠50万元给重庆市盲校,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残疾儿童生活……
这些委员身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他们积极作为、尽责履职的务实之举,让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共筑中国梦在重庆接上地气,让政协委员获得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