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6两会特刊
版面翻页
2016两会特刊
72

高擎创新大旗 奋建都市强街

江北区华新街街道三大举措打造都市经济新街

□ 作者 文/张长荣黎静

核心提示:地处观音桥商贸核心组团、江北区建制最早的纯城市街道,地域面积不大的华新街,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老旧开放型社区占主流,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夹心层较多,旧城改造任务重,社会管理难度大。

这并没有挡住华新街前进的步伐。“利用好现有资源,挖掘好自身潜力,营造好发展氛围,打造好众创空间,建设好都市强街。”华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升泉表示。

近年来,高举创新大旗的华新街,按照“强街强镇”、“一街一品”和“六个一批”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创新服务群众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百姓宜居宜业幸福感,使老旧城区焕发出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奋进发展的蓬勃生机。

孙书记来看望我们了,这下我们创业劲头更足了!”2015年4月16日上午,市委书记孙政才来到江北区华新街的COSMO微企创业园,走进小微企业,与创业者们零距离互动、面对面交流,聆听创业故事,共话创新蓝图,共谋如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赢得众多创业者阵阵掌声。

这已是他第三次深入华新街微企创业园调研我市微企发展。每次创业者们的意见和建议,他都会现场安排给市级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切实加以解决。据介绍,自2011年开园以来,市长黄奇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等36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先后到园区考察微企创业就业情况,为园区发展把脉。

对华新街来说,微企创业园的异军突起只是全街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华新街街道一班人突破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旧开放型社区多、城市发展不平衡、旧城改造任务重和社会管理难度大的限制,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治理机制等举措,做大做强了微创经济、提升了城市管理、构建了和谐环境,走出了一条“强街强镇”的发展新路径。

创新搭建创业平台

“一街三园”夯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根基

“找准课题的着力点,突出扶持大众创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把前期探索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好,要突出亮点。要通过课题研究,把华新街的名片擦得更亮!”去年4月10日下午,华新街一小会议室正举行圆桌会议,在区政协副主席周永中的主持下,委员组的10多名政协委员认真商讨部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课题调研工作。

“应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的公共平台”“要想办法出政策,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2个月后的6月9日上午,委员组举办该课题调研座谈会,江北区相关部门和辖区十余名创业者和部分政协委员围绕如何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创业环境等展开协商讨论。

“应优化全区众创空间的布局和定位,要形成独特运营模式,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强众创空间的动态发展能力。”去年11月底,经过委员们多次调研、协商后,《江北区众创空间发展情况研究报告》出炉,一系列创新搭建创业平台的意见和建议集结成稿,为全区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夯实了基础。

这是华新街街道着力创新搭建创业平台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成为华新街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重中之重。夯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根基,创新搭建创业平台,就成为华新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和谐、文明、富强都市新街的着力点。

为此,街道提出了创业带动就业解决民生之本、催生自主技术创新项目落地生根,以及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三大战略”。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精准服务、扩大招商力度等举措,华新街陆续打造形成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可实梦创业园(含海创园)和华新智慧经济产业园六组团“一街三园、六大组团”的梯级式创业生态。

——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历时4年的培育,该园成功孵化培育出120多家小微企业,包括直接改制上市的海龙动漫、产品被教育部大力推广的昕杰环保,解决就业800多人,创客们从这里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年产值已破亿元大关。

——可实梦创业园。历经3年发展,该创业园累计孵化微型企业82家,服务成长型企业176家,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产值达2.1亿元。

——华新智慧经济产业园。作为华新街去年全力打造“众创空间”的成果,该园按照“一体两翼”、六大组团的空间布局建设:海归人才创业园、“互联网+”、动漫产业园、E+康社、跨境电商台湾产业园和商标产业园,涵盖了大数据、跨境贸易、动漫设计、智慧医疗、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专业服务等多种创新产业,培育出了巴黎妈妈、达菲生物等一批新的明星企业。累计新增创业企业65家,吸引投资达2.35亿元。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青年创业基地”、“重庆市众创空间”。

“如今,华新街街道已逐步形成了微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梯级式创业生态体系,‘一街三园、六大组团’整体规模由2014年底的56300平米,扩展到116300平米,正在成为江北区乃至全市创新创业的聚集高地。不仅为创客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江北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园区总孵化服务小微企业437家,中小型企业176家,解决就业4360人,年产值破3.5亿元。”街道办主任、区政协地区委员组组长蒋中伟介绍。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三三制”夯实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根基

2015年8月,重庆夏天的夜晚,北滨路江风习习。

每天傍晚,江湾城社区会所都会飘来阵阵悠扬的乐声,社区民族舞蹈队的队员们天天都在这里排练,还有周边社区出来散步居民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或聊天、或跑步、或做操锻炼身体,整个社区都洋溢着生机勃勃的和睦气息。

“这里跳舞场地宽敞,但一个板凳都没有,走累了、跳累了只有靠着树休息一下,连个坐的地儿都没有。”来跳舞的大叔大妈们提出了意见。

面对广大居民的诉求,江湾城社区议事代表分别通过群工系统、现场反映的方式,向江湾城社区和江湾城小区物管反映了问题。去年12月,会所大门口安装了两把崭新的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场地。

“座椅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新座椅”“座椅安装得离自己家太近,聚集的人群太过喧闹”“一个场地太小,还应该在其他的休息场所也安装座椅”……然而,座椅安好后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各式各样的建议、意见纷涌而来,可谓众口难调。

“将民主协商纳入基层社会管理和治理中。是否安装新座椅、安装怎样的座椅、在哪里安装座椅,由群众自己协商处理,街道全力配合。”华新街街道领导班子创新推行“三三制”工作体系,发动江湾城楼院议事协调中心自主受理和收集居民意见,集体召开楼院议事会,按民主协商的方式,以少数服从多数形成了解决方案。

作为华新街探索创新的社区治理体系——“三三制”,即以楼院、社区、街道“三级中心”为组织架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标准化办事“三大平台”为工作保障,协商议事、三调联动、敏捷服务“三大机制”为运行模式,力求实现居民“小事不出门、大事进社区、难事找街道”的工作目标。

其中,尤其以楼院、社区、街道“三级中心”和协商、联动、敏捷“三大机制”分别为横、纵向支撑,有力推动了基层工作的顺利运行。

“这样的工作体系使我们能真正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怎样将民生实事做到实处,避免出现做了实事群众却不满意的情况发生。”李升泉认为,“三三制”工作方式不仅从根本上化解了社区矛盾,也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民生实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此外,“三三制”运行模式还让每一层级既能独立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又能与上下层级紧密联动,将大量矛盾及时化解在了萌芽状态,大幅缓解了社会纠纷。

如今,华新街的“三三制”工作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达成了自上而下的政府目标与自下而上的居民诉求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了社区服务工作水平,还充分激发了居民的“三自”主体作用,增加了群众对辖区事务的参与度,广大社区居民深受其益。做到了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成果上惠及群众,实现了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创新服务群众的新思路新举措

夯实宜居宜业和文明城市创建根基“大力开展便民利民工作,不断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近年来,创新服务群众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华新街街道提升公共服务、落实民生实事,夯实宜居宜业和文明城市创建根基的务实做法。

发挥委员优势助推街道发展,就是其创新思路和举措之一。

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交流渠道多的优势,街道建立了民情联络员队伍,政协委员就是主要力量。仅2015年,区政协华新街地区组12名政协委员多次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扶危济困,帮助贫困人群和企业代表走出困境。

去年10月29日,街道还聘请所有委员为辖区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义务观察员,义务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意义、要求,监督活动开展及市民的不文明行为。

“我们一直将改善民生作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服务为民”的工作目标,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打造了“一健灵”社区敏捷化便民服务平台。

“指尖轻轻一点,配钥匙、补铁锅、接小孩,不管是家庭锁事还是维修护理,都有人为你上门服务,‘一键灵’确实让我们省了不少心。”家住华新街街道观府国际社区的居民陈女士对街道推出的社区便民呼叫服务称赞不已。

“一键灵”不仅拥有一支由社工、专职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化便民服务团队,还囊括了整个华新街地区的各类服务资源,可随时随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内容、地址、服务半径、联系方式等信息,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

如今,为夯实宜居宜业和文明城市创建根基,华新街正不断加大投入财力物力,积极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统筹解决“热点民生”。

——以推进大众创业为抓手,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

——持续加大对贫困救助、残疾人事业等领域的投入,深化居家助残服务试点项目,构建新型养老助残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底线民生”;

——扎实做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小区物业纠纷调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的治理,加强平安建设和依法治街工作,解决一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和损害生态环境等大家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维护地区和谐稳定,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目前,按照江北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华新街街道今年加大投入,对大兴社区、建新社区、董家溪社区等5个老旧片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及环境再提升。共计出动执法人员4.5万余人次、拆除违法建筑2万平方米、规范取缔占道摊点583处、清除暴露垃圾665吨513车。

同时,还对辖区内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5个农贸市场、810个经营摊位进行了专项整治,从根本上改变了老旧片区的落后面貌,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录入:唐银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