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域景区城市 打造旅游支柱产业
璧山书写“生态+”城市大盆景精美答卷
【核心提示】
璧山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便捷的交通优势。她是拥有1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曾被郭沫若先生盛赞为“黛山秀湖”的巴渝名邑。
2015年底,璧山区委、区政府提出立足“全域景区、支柱产业”的旅游发展定位,致力将该区打造成为“重庆郊区旅游优秀目的地”。如今,璧山人正围绕这一建设目标,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纵深推进旅游城市建设的浪潮。
2015年12月18日上午,冬雨纷飞,天气寒冷,璧山区正兴镇民生广场却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正兴镇·卫寺蜜柚旅游文化节”开幕,4.76斤重的柚子王拍出10888元高价,两家企业现场与蜜柚专业合作社签订120吨柚子大单。
近年来,像这样的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在璧山区几乎月月都有,单就一个柚子节,每年都会吸引主城10余万游客前去参加。
在璧山区大力发展的旅游产业中,乡村旅游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然而,乡村旅游不但带给游客更多的乡愁体验,还让游人在不知不觉的游玩中领略了璧山全域景区的城市魅力。这正是璧山人精明的地方。
“建设全域景区城市,打造旅游支柱产业,让璧山成为‘重庆郊区旅游优秀目的地’。”近年来,璧山区牢固树立深绿型生态化城市建设理念,坚持把全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景区化视野,通过“秀美绿城、活力水城、文化古城”建设等措施,积极创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用高超的发展“手艺”,书写一份“丹青妙笔描绘新景,纵深推进旅游城市建设”的精美答卷。
布大局
“全域景区”托起旅游城市新格局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在5年深度耕耘“一生之城”,做好承接未来全市城镇化主战场和新增人口转移重要地,打造主城人群“蛙跳”出城首选地的时候,便捷快速的高铁和连接主城的地铁一号线开通,“汽车时代”的到来,逐步完善的“外通、内畅、互联”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功能项目全面建成,给地处渝西第一站的璧山带来大量的人气和游客。
“千年璧山,深绿城市”,当旅游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国人消费的“新井喷”之时,良好的自然环境禀赋和由点及面的环境打造,让璧山全域成为一座大公园、一个大景区,“生态+”成为城市的特质。
“璧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便捷的交通,“生态+”的城市特质,为秀美璧山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夯实了根基,旅游产业的“春天”已然到来,发展深度旅游已然成熟。
然而,坐拥千年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大量丰富的旅游资源,璧山的旅游产业存在缺乏引爆项目、缺乏相关配套、缺乏激活因子和缺乏营销推广等问题,让这个“城市大盆景”“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璧山旅游产业应如何发展?求真务实的璧山人开始新的思索。
奋进的璧山人并不坐而论道,他们开始走出璧山四处“求取真经”。
从北京到上海,从“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到“天府之国”成都。2015年,璧山区区委书记吴道藩、区长章勇武相继率团外出,考察学习先进旅游城市经验,所到之处,借他山之石、取他人之长,只为璧山旅游城市建设谋篇布局。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打造全域景区城市、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将是璧山‘十三五’舞台上的重磅之作。”2015年10月12日,两位主要区领导再次对全区旅游业发展作专题调研,提出以“全域景区、支柱产业”为定位,以“绿城、水城、古城”为载体,将璧山打造成为“重庆郊区旅游优秀目的地”。
在璧山人的规划中,未来几年,与整个城市的肌理、文化、发展定位结合起来的旅游业,将成为全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游客的全方位吸引,实现旅游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型,吸引周边7000万人常来璧山消费。
“全域景区的愿景一旦实现,旅游很可能成为璧山的又一支柱产业,届时旅游增加值将占全区GDP5%以上。”璧山旅游局负责人信心百倍。
谋大事
深度策划 6大类50个项目落地
“再宏伟的蓝图,都需要项目去支撑。我们不仅要搭架子,更要装内容。”该区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基于“全域景区”框架,目前璧山已策划6大类50个项目,支撑旅游城市新格局。
学成归来,既是发展“手艺”的提高,亦是发展“理念”的更新。璧山人认识到,全区要打造成为“重庆郊区旅游优秀目的地”,项目是引擎、是载体、是支撑。
“我们要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围绕大型游乐、山居度假、特色古街、公园湿地等主题,打造一批特色、优势项目,全面推进璧山旅游业发展。”为此,璧山区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实地调研,谋划项目落地,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旅游项目随之浮出水面。
这些项目包括6大类,涉及大型项目、绿城项目、水城项目、古城项目、购物项目、配套项目共计50个。
——大型项目。渝蓉高速道口片区将引入世界顶级游乐项目,打造针对不同人群的主题游乐园;打造巴渝民俗文化博物馆主题旅游区。
——绿城项目。做好观音塘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秀湖国家湿地公园、东岳旅游区、青杠养老养生休闲区不断升级工作。此外,中药植物园、御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大路养老养生休闲区、农业科技田园体验区、九州花卉养生休闲区、璧南花卉苗木休闲带等项目也蓄势待发。
——水城项目。围绕“一河三湖九湿地”,打造水上游乐、水上观光项目,增加人的参与性、互动性;以状元桥喷泉、秀湖水街喷泉、秀水湾喷泉、人民广场喷泉等城市大型主题喷泉为依托,打造亲水、赏水、玩水项目。
——古城项目。南门唐城、秀湖水街、宋街、文庙、正兴镇露德堂、璧山博物馆、东林寺等,将更加注重细节处理和文脉修复,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故事。此外,还将巧妙借鉴成都的“经典”旅游项目“宽窄巷子”,结合璧山实际,打造一个古建筑与现代商业巧妙结合、相得益彰的璧山版“宽窄巷子”。
——购物项目。包括金融街、创业大道、购物中心、企业总部、未来世界体验中心等项目在内的CBD旅游区,奥特莱斯购物区,红星美凯龙购物区,更多地让消费者在商场就体验到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一站式商业服务。
——配套项目。裸心酒店、御湖四合院酒店、温泉酒店、禅文化酒店等10个特色酒店,大型全挂车营地、汽车露营地,50个生态停车场,50座“五星级”公厕……将在璧山全域散布,突出特色文化、个性体验,与主城展开错位竞争。
可以预见,6大类50个项目将会把整个璧山串成一个大景区,以点带面、串点连线,最终连线成面,并将平添璧山打造主城人群“蛙跳”出城首选地的底气与实力。
靓城市
“补短板”“促长板” 建设旅游大城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建设旅游城市需‘补短板’‘促长板’。”智慧的璧山人,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
未来5年,璧山将按照“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定位,彻底提升城市品质。
在城市建设上,璧山将坚持突出“深绿城市”价值取向,切实保护好山体、水系,通过对建筑空间、高度、色彩和风格的管控,在城市建设中真正做到“尊重天、尊重地、尊重人”。
在交通方面,璧山除了打通与主城连接7条隧道,实现轨道交通大学城至璧山段在2017年通车的目标外,还将加快成渝高速扩能改造、渝蓉高速接北环立交、合璧津高速建设。细心规划区内道路,将畅通城市主次干道和微循环路网,科学规范设置交通标线和信号灯,提高市民的出行便捷度。
在发展环境上,从出台鼓励、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到设立50亿元旅游产业引导基金,再到强化旅游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从研究旅游推广体系,到升级现有旅游项目,再到引入扶持本地旅行社……
如今,群策群力已成为璧山人推进建设全域景区城市、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的自觉之举,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纷纷为“全域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璧山宣传部借助“互联网+旅游”,正着力策划一些高水平的旅游推广主题活动,扩大璧山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璧山、认识璧山。同时,该区将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精心挑选包装20至30个旅游项目,附上旅游攻略、投诉渠道等内容,制成“旅游指南”手册。
区旅游局则学习借鉴全国、全市的好做法,将引进一些高水平旅行社,把旅行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利用他们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推介璧山。
全区众多街镇也纷纷行动起来,将整合辖区旅游资源,把生态优势与文化资源完美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
“青山美美,绿水美美,芳草树儿翠……”如今,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重庆郊区旅游优秀目的地”正在渝西快速崛起。 ( 图/曾世雷 陈亮 谢捷 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