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立“军令状”
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核心提示】
三年时间的脱贫工作任务,彭水县缩短到两年,这样的“军令状”,要想实现,任务相当艰巨。
在彭水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彭水县县委书记钱建超掷地有声地说道:“彭水向市委签订了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我们郑重表态,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不拖全市的后腿,决不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既然如此敢于担当,彭水县必定有完成任务的信心和理由,那就是迎难而上,举全县之力,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准施策。
在众志成城、轰轰烈烈的氛围中,2015年,彭水完善形成了“以贫困群众为中心,以贫困村为重点,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脱贫攻坚总思路,并陆续出台了《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和10个专项扶贫工作方案,形成了“1+10”政策支撑体系,给予每个贫困村2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为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每户落实1200元产业发展资金,并根据乡镇(街道)人口总量等因素,分类落实了扶贫救助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达5.8亿元,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可谓非常之大。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彭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整合各块计划投入资金15亿余元,完成扶贫项目建设513个。其中,建成贫困村通达通畅公路1738公里、人行步道817.7公里。已完成投资3622万元,解决了60个贫困村387处工程主要工程量的100%饮水难问题。完成610户D级危房改造,生态扶贫搬迁累计搬迁贫困人口10744人;对大中小幼贫困学生教育资助6000余万元,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全面启动贫困村便民服务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为建卡贫困户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农房保险,为建卡贫困户中18岁以上购买了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的建卡贫困人口购买了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设立了大病救助基金。
彭水县因绝大多数贫困村、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缺乏产业支撑其脱贫致富。为解决这一难题,彭水县在增强内生动力上狠下功夫,帮助其致富奔小康。
一方面,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围绕烤烟、红薯、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科学制定和落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加大对脱贫致富典型的宣传,用老百姓身边熟悉的人、真实的事来宣传扶贫政策,激励、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人穷志坚的思想,通过苦干实干过上好日子。
时刻绷紧决战脱贫这根弦
在2015年12月11日彭水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彭水县县委同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各驻村工作队队长签订了责任书,同时要求他们会后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这是彭水县的决心和行动,是全县上下共同兑现对市委和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
“要兑现这个承诺,我们必须上下一心、加足马力、全力以赴,必须深化认识、强化担当,时刻绷紧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根弦,狠下一条心,以更务实的作风、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彭水县县委书记钱建超说。
同时,彭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峰也表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上下都要行动起来,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目前,彭水县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三级责任制,在“一办六组”基础上,增设了资金统筹工作组、交通建设工作组、饮水工程工作组和卫生事业工作组,形成“1+6+4”工作体系。并通过召开座谈会、院落会和发放知晓书等形式,基本形成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信息库的脱贫攻坚信息平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面对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奋起直追,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攻坚克难,一定能够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彭水县县委副书记朱高云说。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彭水县从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生态搬迁脱贫一批、综合改革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入手,精准施策,强力推进。
全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等骨干增收产业和一批“短、平、快”种养增收产业;优先为搬迁贫困户规划1-2个增收项目;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通过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将贫困人口中需要由最低生活保障进行“兜底”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兜底”脱贫。加大贫困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配齐人员和基本医疗设施设备,县卫计委、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大力支持,自始至终参与卫生扶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