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6两会特刊
版面翻页
2016两会特刊
44

适应新常态 探索新路径

倾真情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民政

□ 作者 文/李伟 吴燕

新建成的国家级示范养老机构——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2015年,重庆市民政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举措,着力在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符合重庆实际的民政事业发展新路径,让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重庆民政开展救助专项治理,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及时予以清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保障;按照中央脱贫攻坚要求,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扶贫标准,18.6万扶贫对象纳入低保兜底。

重庆民政整合救助资源,制定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规程,全市1037个乡镇(街道)实现社会救助窗口全覆盖。出台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健全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文件12件,修订颁布《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健全紧扣改革大局 优化民政公共服务

重庆民政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消除民政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调整消除了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补助标准的区域差异,统一了城乡现役军人家庭优待金、城乡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补助金标准,制定了逐步缩小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补助供养标准方案。

重庆民政紧扣五大功能区域定位,有针对性地布局养老、社区、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强化城市管理服务;在城市发展新区,积极促进县改区,调整乡镇、街道设置,以承接产业集聚和人口转移的发展需要;在渝东北、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养老服务产业,加强节地生态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生态发展环境。

实施“三社联动”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重庆民政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建成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编制村(社区)承担公共事务目录,实现社区平均减负40%以上;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累计建成社区服务站2746个;建立区县、街镇、社区社会组织三级孵化平台,制定出台“三免一优先”等优惠政策;大力实施“1+4”培训计划,社工队伍快速发展,社工专才已达到1万人;以社区民主协商为桥梁,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法,实现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纽带,委托社会组织聘用社工专才承接服务,实现了“1+1+1>3”的联动聚合效应。

重庆民政扎实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实施“大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开展“大调研”培育务实作风、建设“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等举措,增强服务群众能力。

录入:唐银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