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新常态 履职传递正能量
2015年市政协履职工作大盘点
2015年,市政协及其常委会主动适应新常态,紧扣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促进改革发展中议政建言,在增进社会和谐中凝聚合力,政协事业呈现团结奋进、民主和谐、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亮点1:坚定履职方向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充分认识政协性质定位、职能作用、工作原则,深刻领会“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务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新发展。积极推进大团结大联合,深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学习研讨4次,举办主题党课20次,邀请市纪委领导同志宣讲党内法规,邀请“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作报告。
以9大重点协商、10大重点视察、10大重点调研、9大情况通报为引领,让各界委员把握发展脉搏、坚定发展信心。征编出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回忆西部大开发等系列文史专辑,精心举办8期“文化月坛”,以文化人、凝心聚力。
邀请党派团体联合调研“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相关问题及其对策”等课题,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决策咨询。
帮助渝东南五个少数民族区县解决饮水困难,资助84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依托香港重庆总会、澳门重庆之家等平台,与在渝港澳台侨同胞真心实意交朋友,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组织港澳委员和台侨代表参与第七届“重庆·台湾周”“百位港澳台高端青年金融人才研讨会”“渝台经济合作资源对接交流会”等,促进渝港澳台四地深化交流合作。
亮点2:着力“四个全面”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推进协商民主创新实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市“双轮驱动”,紧扣中心协商议政,助力党委政府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提高把握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14个界别围绕全市改革发展重点问题进行大会发言,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献计,得到市委领导批示23次。主席会议听取“司法体制改革情况”通报,重点协商“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专题协商“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产业生产活力”的多条建议被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采纳。
组织法律界委员,会同党派团体和区县政协,邀请知名法律专家,围绕“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就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等20个课题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44篇。综合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亮点3:共谋重庆发展
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作用,进一步助力全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召开11次片区会议,形成关于长江经济带节点产业发展、渝东北生态产业发展、渝东南商贸物流与农村电商发展等11篇建言报告,推动一些事关发展全局的问题得到解决。与市级相关部门对口协商,形成《关于大力发展重庆口岸经济的协商报告》,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围绕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开展重庆向南开放对策研究。组织常委视察我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提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等建议。
组织动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委会、区县政协、广大委员,开展近4个月的重庆“十三五”规划科学编制调研,形成68篇调研报告。市政协常委会议重点协商,就“十三五”期间构建重庆发展新动力、加快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工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基层公共文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专报市委。
亮点4:助力民生实事
充分发挥人才汇聚、智力密集的优势,把促进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政协工作的突出位置,结合“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献计出力,广泛传递改善民生的正能量。
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门听取“2015年民生实事推进情况”通报。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视察,就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保障提出5大类15条具体建议。聚焦车辆驾驶管理业务,提出有序推进业务权限下放等建议,方便市民办事。视察“背街小巷环境治理”“主城区违法建筑整治”情况,为城市管理积极建言。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儿童医院举办培训班,免费培训基层医师。用好政协民主渠道,收到社情民意信息2815条,编报《社情民意》568期,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民意参考。
亮点5:强化民主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民主监督,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方法,提升提案办理协商监督效力,鼓励和引导委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组织委员对8家市级部门提案办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并邀请这8家市级部门对各自承办的提案进行评议,逐步形成提办双方双向互评机制。聚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开展提案专题分析,形成4期《提案专报》送市委市政府,推动解决有关问题。
200余名委员积极参与市纪委、市监察局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的民意调查等工作,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有机结合。80名委员担任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的特邀监督员等职务,监督公正司法。10余名委员全程参与我市出租车、主城物业服务、有线数字电视、医疗服务等方面价格听证,为市民切身利益大胆建言。一些委员还受邀参加行风政风评议,参与“走进信访办”“阳光高考”等活动,力促有关单位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亮点6:倾情“五个走进”
坚持围绕“改革、发展、民生”主题,发挥委员优势专长,组织广大委员开展“五个走进”活动,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接触界别群众,努力提高履职实效,积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分忧解难,广泛传递正能量。
委员“走进区县”,为“武隆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建设和城口生态旅游业发展献计献力,全年11批次各界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14个区县为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谋策。
委员“走进农村”,开展智力扶贫、产业扶持、生活扶助、技能传授,帮扶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惠及群众3200余人。
委员“走进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宣传和法律知识讲座,向社区群众赠阅法律书籍。以委员工作室、社区民情联络站、社区议事会为阵地,定期开展委员服务日活动。
委员“走进企业”,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专题培训;调研建议融资难、用工成本高、产能过剩等;为企业界和金融界委员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餐饮企业支招;为“铁路、公路、水路”三式联运枢纽建设献计。
委员“走进学校”,开展“关注大学生就业·走进高校”公益活动,向部分高校和中小学校赠书万余册,支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市政协常委分赴4个区8所学校视察“中小学法治教育”,围绕法治教育课程设置、教科书编订、法治教师队伍培养等专题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