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提案在线
版面翻页
提案在线
07

撂荒耕地: 怎样“活”起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耕地撂荒现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并通过提案积极建言献策。

耕地撂荒之“忧”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地位,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土地一度被视为农民的“命根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精耕细作的良田沃土,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谁来种地已成为现实而迫切的话题。

耕地撂荒问题,同样是重庆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据市农业部门对近五年来各区县闲置或荒芜一年以上的耕地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市耕地撂荒面积、比例、涉及农户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4年全市农村耕地撂荒面积分别为74.74万亩、83.32万亩、90.58万亩、99.82万亩、105.55万亩,撂荒率分别为2.5%、2.6%、2.8%、3.1%、3.3%,分别涉及44.17万户、47.21万户、50.56万户、53.34万户、56.58万户。

“保护耕地迫在眉睫!”耕地撂荒现象引起了市政协委员李方宇的关注和担忧。他呼吁,尽快控制耕地撂荒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

耕地撂荒之“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耕地撂荒现象既不能归咎于农民,也不能因此去否定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李方宇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

一是农村劳动力较缺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以酉阳县为例,2014年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3.7万人,占全县总劳动力53%,真正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80%为55岁以上群体,难以胜任繁重的农业生产。

二是整户转移比例较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整户外迁规模扩大。据市农业部门一项对重庆32万农户的调查显示,有近35%的农户已整户转移,离开原居住地,加剧了土地撂荒。

三是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三提五统”,并对种粮户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并没有缩小农业生产与二、三产业收入之间的差距。随着种粮成本持续增长,种粮效益越来越低,农民因而不愿意耕种土地。

四是土地耕作条件恶劣。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滞后,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不易耕作而撂荒。比如,武隆县条件较好的平桥镇某组328亩耕地仅有3户撂荒,面积14亩,占耕地面积4.3%,而高山地区的文复乡某组280亩耕地撂荒面积近80亩,占耕地面积29%左右,几乎每户均有耕地撂荒情况存在。

五是部分农户存在隐忧。尽管农村土地流转取得初步成效,但土地仍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有的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丧失承包经营权,不能享受农村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少人宁愿地荒也不愿流转给他人经营,一些农村出现“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的情况。

耕地撂荒之“解”

怎样让撂荒耕地“活”起来?

“耕地撂荒是当前‘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影响了粮食生产、制约了农民增收,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李方宇建议,对全市农村耕地撂荒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统计,由各区县根据撂荒地的具体情况分类做好规划,为科学利用奠定基础;出台支持鼓励对撂荒耕地进行承包或流转的专门政策,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专项扶持;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山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防止土地撂荒现象扩大和蔓延。

对“谁来种地”问题同样关注的民进重庆市委,也带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集体提案走进了“两会”。

“要将农民列入职业目录,对取得资格认证的职业农民给予其它职业者同等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让农民不再是身份属性。”民进重庆市委建议,完善政府认证主营农业的农村生产经营者资格的标准体系,建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对职业农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等级评定,并建立必要的政策保障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农民,切实解决好农业人才匮乏的“短板”,为农业现代化铺平发展之路。 特约记者 李祥/文 邓永宏/图

录入:唐银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