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会议专刊
版面翻页
会议专刊
07

健康服务业怎样“健康”?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健康中国”是最抢眼的关键词之一;在重庆“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健康服务业是委员提案关注的聚焦点。

“问诊”健康服务业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带动了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兴起。然而,我国的健康服务业目前并不健康。网络上,大量虚假养生信息满天飞,不少信息被传得神乎其神,甚至被奉为养生宝典;现实中,假以情感关怀、健康服务、免费体检等方式向老人兜售虚假保健品和特效药骗取钱财,一些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甚至开展针灸、TDP照射、脊柱牵引、中频治疗等业务,涉嫌非法行医。

健康服务业,为何不健康?黄荣华委员在提案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缺乏有效监管。他调查发现,目前养生保健机构除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注册管理外,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制定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管理专业法规和专业技术规范,法规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既没有明确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监管责任主体也不明确,导致行业缺乏有效监管。

“在当前旺盛的养生保健市场需求下,小、散、乱、多是当前保健品市场的行业痼疾。”李国委员认为,保健行业乱象的根源在于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获知真实的质量信息,购买后在短期内也无法判断质量的真实性,很容易被虚假宣传和商家强调的疗效所误导,从而让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

为健康服务业“开方”

健康服务业,怎样“健康”?

黄荣华委员建议,加快制定养生保健机构管理法规和专业技术规范,对注册登记、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从业人员资质等作出规定,明确执法监管主体;成立养生保健机构管理协会,对养生保健机构从业人员开展资格认定工作,实行从业人员行业资格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养生保健机构非法开展诊疗疾病的行为。

李国委员呼吁,尽快建立健全保健品追溯系统,全程追溯原材料、加工、物流、经销商每一环节,给消费者供给真实、准确的保健品质量信息,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避免不法企业虚假宣传营销。

“要让市民享受真正健康的健康服务业,关键在于加强市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市政协台联界别建议,把建设健康教育馆纳入“十三五”规划,建立市区(县)两级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打造数字化健康传播平台,为公众提供健康、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服务,并及时监测、纠正互联网上虚假错误的健康信息,满足“互联网+”时代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健康服务业路在“前方”

目前,我市健康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健康产品和服务内容不丰富,对经济增长的较强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新常态下,要紧紧抓住“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准确认识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健康消费需求,推进健康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康服务业做大做强。

结合养老产业的发展,苏定瑞委员建议依托大足区龙水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优势,进行养老健康服务业试点。通过构建完善的“医、养、住、娱”养生养老生活体系,吸引老年人前往养生养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样板。

“重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温泉、森林、山地、湖泊和河流等健康旅游资源,为发展健康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张颖超委员围绕健康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建言,提出了“成立健康旅游委员会,做好产业规划、标准制定、资源开发、营销宣传、项目融资、环境保护等工作”;“在高校开设健康旅游专业,培养知识理论丰富、综合素质高的健康旅游服务人才”;“开发多样化的健康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健康旅游需要”等建议。

“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渝东南区域的发展,王世芳委员提出将黔江区打造成为渝东南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议。她认为,在黔江区打造渝东南健康服务中心,有利于增强重庆市在武陵山区的竞争力,希望将黔江医学疗养和老年养护中心建设项目纳入全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集医疗、疗养、康复、健康养老为一体的渝东南医疗疗养与老年养护中心。

□ 特约记者 李祥/文 杨超/图

录入:杨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