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2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让民营企业成“走出去”的“壮士”

□ 作者 通讯员 郑贤术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市场难、转型难等重重压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工商联对此高度重视,组织工商联界别委员结合自身企业实际,采取实地走访、组织座谈和抽样问卷等形式,对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感怀过去成效明显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谈及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来自工商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李大明说道。

李大明介绍说,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效益不断增强,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市场发育和完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政府职能转换、安置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达150亿美元,占全市海外投资总额300亿美元的50%。截至2015年2月,我市境外投资民营企业279家,占全市境外投资企业317家的88%。2014年全市民营企业境外项目71个,合同对外投资9.22亿美元,占到全市总额的95.53%,实际对外投资6.25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64.75%。数据背后,凸显了“十二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折射出全市民营企业家曾经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四大因素制约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民营企业不可避免的也面临着融资的冰山、市场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民营企业要创新发展、要走出困境,就得大胆走出去发展……”李大明、曹春林、唐世田等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走出去发展是民营企业冲出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却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严重制约。

一是风险管理机制和本土化发展战略不完善。除博赛、力帆、宗申等“走出去”较为成熟的企业外,很多民营企业将国内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模式直接调往或复制到国外,造成与合作方及当地员工沟通不畅、内耗严重、效率不高,信息交流不对称,投资国消费者很难接受等,被业内同行戏称为没有成为“走出去”的“壮士”,反而成了“走出去”的“烈士”。

二是国际化管理团队和本土专业人才缺乏。我市民营企业普遍缺少相应能力的人才和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依赖东道国本土化解决人力资源,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即:一方面,东道国人力资本不发达影响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没有东道国本土人才支撑,企业难以在“走出去”道路上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现有补贴政策体系还需优化。我市现有“走出去”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对企业外出考察、外派劳务给予补助,对出口企业缺乏实质性支持,尤其是对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补贴比例过低。目前出口创汇的增量补贴为1美元补贴人民币0.03元,在汇率市场波动的大环境下只是杯水车薪。如力帆集团每年全球开拓市场的费用为8000万美元,政府最高的补贴为80万人民币,对调动企业“走出去”积极性作用十分有限。

四是缺乏专业高效的中介服务。目前,我市没有专业可靠的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系统服务,尤其是投资风险评估、境外法律知识、劳动政策咨询等服务。企业对“走出去”的路径和程序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被业内人士戏称为“见庙进庙,见神拜神”。据统计,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寻求商机有45%是依靠熟人介绍。现有较为成功的中介服务案例质量参差不齐,普遍收费偏高。

创新作为走出困境

“要致力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发展,政策支持是基础,金融扶持是关键,平台建设是重点……”委员们建议要围绕“细化政策、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三个方面推动民营经济积极稳妥“走出去”创新发展,渡过难关。

一是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首先是简化外汇风险、来源审查手续,从国际国内税收法律两个层面,避免重复征税。其次,加大对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的补助力度。对市内企业到境外从事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建立营销网络,参股、购并境外研发机构、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单个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补助。再次,简化办事手续。减少政府核准企业“走出去”投资事项,简化办事手续。严格落实《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如私募股权基金等没有明确投资项目的民营企业,也应在核实后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对“走出去”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开辟办照绿色通道。

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扶持机制。加大“走出去”金融改革力度:利用当前降息周期的有利条件,妥善处理、打破刚性兑付,确保实体经济融资便利、降低成本。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在境外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允许企业以海外项目本身权益作为担保,给予与境外金融机构利率水平一致的资金支持。鼓励我市金融机构尤其是几大商业银行,积极海外并购、整合全球资金,利用海外分支机构服务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金融创新步伐:建议由市发改委、外经贸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按照我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精神,引导有实力的国企、民营企业,成立“走出去”的专业担保公司。

三是多层次打造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首先,要组建或完善专业化、市场化“走出去”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其次,要整合“走出去”各类资源。建议市外经贸委、市外侨办整合我市境外投资机构、驻渝使领馆、驻外经商处等资源,及时收集、整理、发布“走出去”的商机信息、政策法规、产业状况等信息,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举办招商推介会、投资洽谈会等提供方便。最后,要帮助民营企业培养“走出去”的人才和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协助民营企业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力资源。

(市工商联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