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拥有“透明厨房”
2015年,我市多家幼儿园相继暴露出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不乏以优质教学、高端管理闻名的大型幼儿园。这不仅让学生家长感到痛心,更激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对幼儿园食品安全的管理,严防问题食品危害未来的“花朵”,引发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
致公党重庆市委通过调研发现,在被曝光的幼儿园中,有公办、民办、普惠制等各种性质的幼儿园,甚至还有所谓高端私立幼儿园;当事幼儿园在食品制作上不仅卫生条件糟糕、食物原料质量差,更有甚者还涉嫌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过期食品等,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造成了极大影响。有关部门虽然进行了处置,但并未通过媒体对处理情况进行公开,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事件原因性质、责任人员、处罚措施等无从了解,滋生了许多无端的猜测和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同样关心这一问题的邓琳委员认为,对幼儿园的经营管理者而言,有意给幼儿食用对身体健康有害的食物,这不仅仅是道德素养、职业操守的问题,更是违法乱纪、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相关责任人必须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惩处,对全市的幼儿园经营管理者形成震慑,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确保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
“2015年4月,北部新区教育局承诺建立‘透明厨房’,这一做法应在全市幼儿园,乃至中小学食堂中推广。”张毅委员建议,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透明厨房”基本标准,明确每人每天的基本伙食标准、采购渠道,建立台账、专人采购、专人验收,建立食品安全法人负责制,加强管理,及时监督,把好幼儿食品安全问题关。
致公党市委也认为,相关部门应指导、要求辖区内的幼儿园就食品安全问题明确工作责任、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幼儿园负责人为本单位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食品采购索证、库房管理、餐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卫生检查等全面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对食品从原材料进货、加工到幼儿进食整个工作环节都有明确严格的检查备案机制。各级教育、卫生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各幼儿园进一步完善食堂专用设备配备,如空调、紫外线消毒灯、餐具消毒保洁设施、冷藏设备等等,进一步提高食堂对食品安全卫生的保障水平,相关部门可组织各园所进行统一采购并对其进行资金扶持。各相关部门还应定期、不定期地采取走访抽查、突击检查、暗访等方式,对辖区内各园所的食品卫生情况全面掌握,对于制度规章落实不到位、存在卫生隐患的园所要及时进行全面通报,对于存在使用劣质食材、违禁用品的要及时进行打击处理,并将相关处置情况向社会大众公布,确保公众知情权,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