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人转”到“群言堂”
—— 云阳县政协大会发言侧记
通讯员 牟伦根
“目前,我县医护结构严重失衡,医务人员与护理人员的总体比例大约是1.4:1,与渝东北生态涵养区要求的医、护比例2.18:2.74相差较大。”2月1日上午10点半,在云阳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云阳县政协十三届五次全委会拉开帷幕。台上,医药卫生界的陈茂春委员正在进行题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大会发言。台下,县委书记张学锋、县长覃昌德等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认真聆听,不时在发言材料上作笔记。
今年,云阳县政协开幕会在两个报告作完之后的“黄金时段”,设置大会发言程序,让5名界别委员登台各抒己见,将持续了4年、只有两位政协领导作报告的“二人转”,变为如今有委员发言的“七侠会”。这一会议程序的变化,凝聚着云阳县政协对协商建言质量的不懈追求。
自2012年以来,云阳县政协共布置委员或界别大会发言材料71篇,但材料送到主席会上讨论时,仅有一年将12篇材料印制为书面材料,其它都因为没有通过审核而不得不取消大会发言。“调研缺乏深度,文本内容比较空泛,数据等说服力不强,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功课做得不够。”云阳县政协副主席张伟虽然是委员大会发言的积极倡导者,但看到大会发言材料不尽如人意,也是“恨铁不成钢”,不得不一次次地“挥泪斩马谡”。
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大会发言如何突破质量瓶颈?2016年云阳县政协全会在即,如果这一次大会发言材料质量依旧,坚守“宁缺毋滥”工作信条的云阳县政协主席会成员仍会齐声说“不”,届时开幕会的“二人转”还将持续。但这一次,从专委会到界别,从县政协领导到一般干部,都铆足了劲头,120份建议纷至沓来,选题不再单一,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了;大会发言纳入委员履职考评办法内容,委员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了。“宁缺毋滥、精益求精,我们只有反复问、反复想、反复争论、反复修改。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会第一个发言的委员、工商联界别负责人杨江陵说。
1月21日,在云阳县政协第三十六次主席会上,主席会成员一如既往地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15篇大会发言材料。这一次,“善于从小处入手反映问题”“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分析透彻”“问题提得非常有价值”等赞美之词频频出现;这一次,主席会对选题取向有了更加清晰和统一的认识,认为“小、精、专、深”的发言,对于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而言,更加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在反复斟酌和比较之下,《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打造区域电子商务发展高地》等5篇材料被确定为大会发言。
“我们的委员来自基层,尽管履职积极性较高,但履职能力相对较弱。议政建言的高质量,必须依靠我们坚持不懈地引导、带动和培育。”张伟表示,要继续探索,使政协民主协商氛围更浓、委员畅所欲言机会更多,让“二人转”变成“群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