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耀与“誓死抗日”题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荣昌男中全体学生群情激奋,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并到县党部请愿,要求组织抗日义勇军。全县人民每逢重大国耻纪念日,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日。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荣昌的青年更是热血沸腾,希望上前线杀敌卫国,荣昌板桥也命名为御侮乡,安富火神庙巷内大墙上也刻写了“誓死抗日”这幅大型标语。
安富街道文化中心林洪燚主任说,这四个大字是安富一位名叫杨光耀的抗日积极分子刻写的,他当时只有20岁,那年刚从棠香中学毕业,准备去川东师范继续求学,但还未成行,就传来了“七七事变”的消息,他义愤填膺,决心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抗日决心。在棠香中学时,杨光耀就写得一手好字,因此,他决定在街上写上几个大字,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愤慨和决心。但他后来想到只用毛笔来写,那是保持不了多久的,如要使其永久保存下来,就得刻写。最后,杨光耀决定刻写在安富火神庙巷内的大墙上,因为这里是当时安富最热闹之处,刻写上“誓死抗日”四个大字,这样句短醒目,且又富有鼓动性。于是,杨光耀把自己的想法同几个知己的同学说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杨光耀说干就干,他搭上架子,拿上凿子和油漆,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在一些热血青年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品,以表达自己和全体爱国人民坚定的抗日决心。
“誓死抗日”四个大字,每字宽35厘米,高40厘米,字体苍劲有力。这的确是杨光耀所刻写的一件杰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作者也己经过世了,但“誓死抗日”四个大字,至今还完好地保留在安富火神庙巷内的大墙上。如今用黑色填写的“誓死抗日”四个大字,特在右侧靠下方书写注明:由棠香中学(现安富中学)抗日进步人士杨光耀先生书于1940年。这正是当年荣昌人民同心同德、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历史见证。
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抗日战争的烽火,培育、锻炼了中国青年一代。“誓死抗日”也抒发了中国青年强烈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