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2月1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视野
版面翻页
视野
04

猴年读猴画

□ 作者 包光潜

猴年来了,林子里的猴子异常活跃,即便行走江湖的玩杂耍的猴子也是披红挂绿,神气活现。国人对猴子的喜爱亦庄亦谑,无论是三打白骨精的“孙猴子”,还是动物园里飞檐走壁的刁顽之主,无不令人捧腹而心存愉悦。而我喜欢读猴画,其戏谑的形表赋有世俗的“图腾”。画家们之所以喜欢画猴子,而受众也满心欢喜,是因为猴与侯同音。若猴画中再添加可爱的蜜蜂和奔驰的骏马,那就十全十美了,意思是“马上封侯”!

宋代的易元吉,堪称猴画鼻祖。他之前,或许有人画猴,但没有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他的猴画不仅意趣盎然,而且造型典雅,尤其是猴子的长臂令人过目不忘,仿佛猴子想通过长臂与人类靠近,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也许人类在进化过程当中,学会了使用工具,大脑变得发达了,手臂却越来越短促,而缩短的那部分即为工具所替代。我每次看到《缚猴窃果图》《三猿捕鹭图》《树上二猿图》《乔柯猿挂图》《蛛网攫猿图》等图画中的猴子的长臂,总是情不自禁地张开自己的双臂——我在想,我这手臂来自于哪只猿猴呢?

你瞧瞧《蛛网攫猿图》里的那只毛茸茸的小黑猴,它的右手长臂悬挂在枇杷树上,双脚紧紧地攀住枇杷枝;左手长臂横空求渡,定睛一看,远处的枇杷枝上竟然有若隐若现的蛛网,难道它在调戏那只小巧的蜘蛛?

你看看《乔柯猿挂图》里的猴子,一只小猴悬挂在柏枝上,一边轻轻地荡来荡去,一边笑语盈盈地招呼同伴,那调皮的眼珠子还不停地骨碌碌地睃巡;另一只小猴则紧紧地抱住柏干,目不转睛地凝视地面,懒得搭理——难道地面上有什么稀罕之物吗?

你再瞧瞧《三猿捕鹭图》,虽然画面充满血腥,却也洋溢着鹭鸶痛失同伴之悲情——那只在空中怒目而视的鹭鸶,时刻都准备着扑向捕杀同类的猿猴。

最有意思的还是《猴猫图》,虽然不见猴子长臂,整幅画面却充满了动物互动的神态意趣。一只顽劣不改的猴子,趁两只过路猫不备,突然袭击,一把抱住其中一只小猫,另一只猫儿吓破了胆。它在快速的躲闪之后,定了定神,非常愤怒地朝着猴子怒目吼叫,伺机而动。可是猴子根本不予理睬,仿佛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之中。其实,他并不想伤害小猫。他得意极了,只为这一刻近乎恶作剧的突然袭击。它也许被缚太久了,太寂寞了。它需要温情,别人给予它,或者它给予别人,结果都一样。

自古以来,绘画,形好得,神难寻。而易元吉的猴画,形神兼具,实属罕见。据说他早年专攻花鸟,模仿过甚,食古过深,未能摆脱古人之窠。后来,他漫游两湖,深入山区,寓居山野,悉心观察猿猱獐鹿等生息之态;或远足江湖池沼,观摩花鸟鱼虫。难能可贵的是,他于居庐周遭,挖塘掘池,置石种树,广罗花草,蓄养飞禽走兽,凿孔观摩,艺事大进。尤其是对灵长类之猿猴,观察入微,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每有画事,必然胸有成竹。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