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战”轿顶山
——云阳县政协帮扶上坝乡生基村整村脱贫小记
通讯员 牟伦根
轿顶山,位于云阳县最北端,最高海拔1761米。轿顶山下,居住着云阳县上坝乡生基村71户建卡贫困户、28户低保户,去年8月,云阳县政协担起帮扶生基村整村脱贫的重任,由此拉开了轿顶山下旧貌换新颜的大幕。
扶贫急先锋
“播种后出苗前,每亩可用敌草隆或乙丁脂500~800克,兑水40~50公斤喷施地表……”去年11月20日,在生基村公共服务中心,看到 100多户村民凝神倾听专家讲解苦藠全线种植技术,刘汉春如释重负。前几天,眼见村民因种植的苦藠出现倒苗、叶子变黄等技术问题而束手无策,身为生基村第一书记的刘汉春也心急如焚。多方联系之下,市农科院的专家如期来到生基村为苦藠种植把脉开方,村民脱贫又多了一份希望。
从县政协社法委副主任的角色转换成生基村第一书记后,刘汉春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中,积极走访贫困户,很快就把村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他发动贫困户种植了300亩小蒜、400亩核桃,还协调专业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0余斤“脱毒”马铃薯原种并指导科学种植。
“五得”工作法
“我已经向人社局打听好了,你娃儿可以参考……”年前,在“帮扶解民困、入户送温暖”活动的返程路上,云阳县政协社法委主任向平清的手机就一直没有停歇,耐心地嘱咐生基村村民杨开碧、杨润洪、杨润功等抓紧做好近期的事情。
和向平清同行的,还有7名云阳县政协机关干部。他们带着食用油、棉大衣、慰问金等,第四次深入帮扶的生基村,看望慰问帮扶的39户贫困户,传递着新春的祝福。
像向平清一样,去年与生基村贫困户结对开展帮扶活动的,云阳县政协机关有29人。他们视帮扶为己任,或实地走访,或电话联系,耐心倾听解思想疙瘩,发现问题找解决办法,不遗余力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并有了自己的扶贫工作心得:一是要认得,深入走访弄清情况,与帮扶的贫困村群众相互熟悉;二是要晓得,让贫困户晓得扶贫政策、帮扶措施和帮扶人,自己也要晓得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措施;三是要看得,帮扶有明显效果;四是要听得,要融入感情去帮扶,让群众通过算对比账明白脱贫效果;五是要查得,静心干事,廉洁自律,坚守道德底线,经得起检查,不触碰扶贫项目、资金的“高压线”。
传递正能量
帮扶伊始,云阳县政协就将“六帮六助”(即帮智力助推教育脱贫工程,帮产业助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帮基础助推交通水利建设,帮就业助推劳动力创业就业,帮生活助推社保全覆盖、危旧房改造,帮文化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行动作为“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重点,组织19个界别和43名企业家委员,全力助推生基村整村脱贫。
县政协的倡议得到了界别和委员的积极响应,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正能量之旅在不断拓展。经济界请来供电公司和移动公司技术员进行现场踏勘,重新规划供电和通讯线路、线桩走向和高度,解决了生基村高山生态移民搬迁的“拦路虎”。特邀界协调阳光保险公司落实了红旗小学的校舍改造经费,优化了生基村子女的读书环境。医药卫生界帮助村卫生室安装了供暖设备,为残疾人送来了定制轮椅。工商联界赠送的老人机解决了老人们与子女电话沟通时看不清功能键的烦心事。生基村海拔较高,适宜中蜂养殖。“一年能收取蜂蜜一至两次,一次能收取蜂蜜1000多斤,每斤蜂蜜的价格70元一斤,一年的蜂蜜收入在5至10万左右。”前不久,企业家委员夏晓华所在公司为生基村捐赠蜂箱200个,谈及整村脱贫,他充满信心,情不自禁地帮村里算起了发展中蜂产业脱贫的收入账。
“六帮六助”治脱贫短板,传递了政协委员助推脱贫攻坚的正能量,更点燃了贫困户发家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