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2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黄炎培:忧时信道堪任之(一)

□ 作者 童立强 李朝林

1946年3月30日凌晨5时,黄炎培离开张家花园,上观音岩,乘车至珊瑚坝机场。9时半,飞机起飞。此行“机行晴空,平稳之至”,相较于1936年2月初次来渝时的兴致盎然、1938年7月再次来渝时的风雨飘摇,一句“从此吾离重庆了”,可谓意味深长。黄炎培在重庆入出十年,流寓八载,留下了很多值得追忆的往事。

勉力抗战救国

1936年3月17日,黄炎培应江北县县长范英士之邀,在位于江北嘴的江北县县立初中,作了题为《长江的前途》的演讲,听讲的有县里各机关人员和全校师生五百余人。

这是黄炎培偕夫人王纠思第一次入川。此次四川行从2月16日到5月1日历时两个半月,在今重庆境内停留时间约为15天,除了考察、指导职业教育、访旧外,还在重庆大学、青年会、民生公司、北碚医院礼堂等多地演讲,内容大多涉及国家命运。他在分析日寇侵略我国的严峻形势和四川的形势时说:“中国目前的地位很危险,敌人已经入了国內,我们必须沉着应战,才能免于危亡。我们都是长江流域的人,长江流域是复兴民族的根据地。我们现在应该来研究一下它的前途。换句话说,长江的前途,即中国的前途。”他还说:“如果长江流域的二万万人,联合起来打日本,可以二十个人抵一个人。”最后,他大声疾呼:“我们的祖宗是长江人,我们的子孙也是长江人,为了要挽救自身和国家的危难,我们非设法不可。凡是中华民国的人,无论工、农、商、学、兵,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黄炎培低沉有力的声音,感动了听众,礼堂内不时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黄炎培一直是坚定的抗日派。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国投敌,激起举国愤慨,黄炎培更是怒火满腔,迅即撰写抨击汪精卫投敌叛国的宣言,要求对汪逆绳之以法,对潜藏各地的附汪分子、妥协动摇分子,给予有效制裁。在国民参政会上,黄炎培联合各党派人士一致决议通电声讨汪精卫集团及其伪政权,并提出《建议固结民心以期取得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美果案》《消灭三种不应有之现象以加强抗战建国案》等提案,为坚持团结抗战而呼吁。

1940年9月29日,在黄炎培的邀请下,周恩来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青年星期讲座”上作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演讲,听众人山人海,轰动山城。之后,陈立夫来信诘问,黄炎培回答,此论坛向各方开放,如君有意,也可来一试。

1945年8月10日,当晚闻传日本投降,黄炎培辗转不能成寐。他在日记里写道:“以我一人论,十四年来之努力,徒为抗敌救国耳。”抗战胜利之时,他想起了1940年12月15日病逝于上海的夫人王纠思,想起了1944年1月17日病逝于乐山的长子黄方刚,写下了“今日者故妻何在?长子何在?读少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感不绝心。”他还想起了为抗战献身的好友刘湛恩、学生张在森,发出“刘湛恩、张在森何止千万”的感叹。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