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政协委员支招
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
本报讯 如何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2月15日,忠县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多位政协委员聚焦房地产“库存”,积极建言献策。
经济界委员吴海明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去年全年忠县共销售商品房33万平方米,目前库存商品房37万平方米,这还不包括已开工正在建设还没有达到预售条件的商品房。仅这37万平方米也需要13.5个月才能去存量化。
针对该县房地产库存量大、成交低迷、部分房企经营困难等问题,吴海明认为房地产去库存,需要双向发力,既要加大供给侧调控力度,同时做好需求侧刺激。
“应当大力鼓励投资租赁,鼓励、引导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逐步培育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吴海明建议,引导开发企业提供面向青年群体租赁需求的长租公寓,变销售商品房为出租商品房,这是去库存、稳市场的新领域,市场前景光明。
“房地产行业库存高企,一方面是由于供给过剩、缺乏调控引起,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需求萎靡、消费乏力造成的。”吴海明表示,政府要创新求变,采取积极举措,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才是“去库存”根本之策。
吴海明建议,县政府可以将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作为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尽快出台收购方案。比如罗家桥游泳馆征收项目、滨江路九号、十号地块征收项目、三公里京投项目、西山小区征地项目等。另一方面,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和引导棚改居民购买商品房。比如鸣玉溪棚改项目,2016年计划拆除13万平方米房屋,可鼓励居民选择货币补偿安置。
在吴海明看来,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也可以更好去“库存”。据悉,2015年忠县举办了春秋两季房交会,房交会期间,共成交商品房1566套,14.2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6.3亿元,取得了较好效果,两个月销售量几乎占全年总销售量的一半,究其原因是出台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房交会期间,购买新建商品房的,按所购房屋房款总额的1-3%给予财政补贴。吴海明建议县政府对2016年凡在该县购买新建商品房并已缴纳契税的购房者,继续按此标准给予财政补贴。
“只有疏通中间,才能打开两侧。”特邀界委员文政认为,中间是税费、土地,以及打破垄断行业,从而降低成本;两侧是供给、需求。文政解释说,土地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降价幅度不会太大。下一步还看政府能否会通过降低税费和交易成本等方式,促进县级城市有大量库存的房企加大降价幅度,从而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
此外,针对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无证预售、虚假宣传、合同纠纷,以及房产中介、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等问题,吴海明建议有关部门及时依法查处。对投诉集中的开发项目,深入现场调查了解,约谈开发企业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对在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环节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限制或禁止其参与新出让房地产用地的竞买。(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