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履职的九旬“老兵”
——记南岸区政协委员胡锻夫
“2015年我虽然满怀热情履行委员职责,但年老多病,未能为区政协和委员组作出应有贡献,感到内疚。明年是区政协本届会议的最后一年,也可能是我这一生任政协委员的最后一年,我要克服一切困难,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倾心尽力,履行委员职责,进诤言,献良策,出实招,为区政协工作做出点滴贡献,做到有始有终……”这是南岸区政协委员、96岁抗战老战士胡锻夫,在年终述职中掏心窝的话。
提起胡锻夫的名字,南岸统战政协界无人不知,他的知名度来自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政协组织。在他连任9届区政协委员期间,没有哪位领导不夸他是“履行委员职责的模范”,没有哪位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不为“我们的榜样”而感慨。让笔者感动更多的是他2015年这份述职报告。
“我今年96岁了,多病缠身,导致头晕眼花耳聋,声嘶心悸,手抖腿痛,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无所作为,但是想到自己是一个政协委员,不能徒负虚名,还是要克服一切困难和病痛,以最大的努力,履行委员职责。为了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老伴扶着我到茶园新区、弹子石、黄桷垭等地进行调研,了解情况,增强实感。今年撰写提案5件,均立案办理,收到实效,受到好评,写的2条社情民意也被采纳。”看到胡锻夫的述职报告,众人无不赞叹。区政协提案委主任张国勋眼眶有些湿润,说:“胡锻夫老革命的述职报告句句属实,他不负委员使命,克服高龄多病的困难,积极参与,为国家、为社会建言献策的精神令人敬佩。”
几十年来,胡锻夫从未缺席过政协全委会,哪怕近些年体弱多病让老伴扶着也要参加。会议讨论期间,由于语言叙述吃力,就用书面发言表达心声。
带着一份敬意,笔者来到胡锻夫的住所龙门浩街道。进他家门,迎面谦和的胡老笑容里含满对同事的欢迎。看到他行动不便的身姿,笔者真不忍心多问。翻开他的工作笔记,笔者对他的了解更多,敬意更深。
胡锻夫曾经是抗战英雄,解放后在昆明政协工作。1977年调到重庆南岸区,同样从事政协工作,当时南岸区还未成立政协组织,只有一个市政协学委会南岸分会,他时任学委会负责人。 1980年,南岸区成立政协组织以来,胡锻夫连任四届常委,至今连任九届委员。
几十年来,他除了会议、视察调研、建言献策之外,有案可查的是撰写提案且立案办理的150多件,被市、区政协采纳的社情民意100多条。撰写文史资料25篇,其中被全国政协采用3篇,区政协采用7篇。撰写对台宣传稿件21篇,其中被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新闻社采用14篇。撰写有关统战政协且被新闻平台登载的诗词文章300多篇。这一组组数据背后凝聚了胡锻夫多少心血!
岁月不饶人,病痛身上显。这些年,胡锻夫为了履行委员职责,坚持拖着肿痛的腿参加各种会议,参与各项活动,并深入实际进行调研,用嘶哑的声音进言献策,用颤抖的手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以及宣传稿件。
今年初,胡锻夫提交《关于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提案》、《关于慰问和奖励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提案》、《关于尽快开通经南山隧道、东水门大桥至渝中区的公交线路的提案》时说:“感谢长期以来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我的信任、期待、关照和鼓励,对我这把年龄还给予参政议政的机会。我不能不克服困难,表达对人民政协的爱戴,实现老委员的人生价值。”
这些年,胡锻夫还兼任了区党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员,民革南岸区工委副主委等20多个社会职务,为党派、政协、统战工作,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先后五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五十多次表彰和奖励。
在政协工作者的心里,胡锻夫完全可以不写述职报告,但他依然写了,而且写得真真切切。他老伴说,胡锻夫一辈子就是这么认真,就是这么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