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3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3

推动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 本报记者 彭世祥 程卓/文 龚伟/图

今年两会,脱贫攻坚是一大热点。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扶贫工作就一直在打攻坚战,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扶贫入户”,政策几经调整,现在,扶贫到了精准和攻坚阶段。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记者专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张洪、严琦、任国胜等3位住渝全国政协委员。

张 洪:对症下药打造“森林人家”

在调研过程中,张洪委员发现,重庆贫困户主要分为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病致贫、因育致贫四类,“其中因病或因学致贫的占比最大。”

“扶贫攻坚目前已经到了决胜阶段,我们在产业上的精准扶贫,就是帮助高山上的森林人家,打造夏天避暑旅游地,通过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张洪说。

据介绍,我市林业局前几年已经帮助打造了一百多家“森林人家”,今年准备加大力度再帮扶一百多家。张洪认为,帮扶的精准体现在目标的筛选和确定上。“开办森林人家条件成熟的贫困户,我们就把扶贫资金交给他,作为他的启动资金。”

“对于外部条件没成熟的贫困户,比如独门独户在山上居住,交通等配套设施也不完善等外部条件欠缺的贫困户,我们建议他选择和有条件开办森林人家的农户合作。而为了保证贫困户的生活,对其资金支持一半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将来用于分红,另一部分由合作方自由支配。”

资金扶持只是输血,要脱贫致富,还得靠自身造血。张洪说,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同时,合作方必须聘请贫困户帮工,解决贫困户的劳动就业问题。他说,在打造森林人家的同时,下一步将会支持企业大户发展林业产业。给予企业大户支持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根据其对贫困户的帮助大小,来衡量资金扶持的多少。“坚持既要让企业的效益好起来,也要让贫困户翻身。”

而企业对贫困户的帮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吸纳当地贫困户进企业工作。目前,我市林业扶贫打造的森林人家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国家要求划拨的扶贫资金百分之七八十都要向贫困户倾斜,“资金和政策的力度都很大。”在张洪看来,精准扶贫就是对症下药,“先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贫,才好对症下药。扶贫的同时也要给贫困户‘扶志’,不能让贫困户躺在贫困摇篮里坐等帮助。两者双管齐下,才能让脱贫工作更到位。”

严 琦:让餐饮业成为“拔穷根”先锋

“实施精准扶贫,不妨从发挥市场作用、实现产业扶贫的有效供给开始。在新形势下,应当发挥餐饮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3月6日下午,严琦委员告诉记者,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发挥餐饮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的提案。

“对于扶贫,不少人有认识误区,认为扶贫单指献爱心、做好事、搞慈善。其实,扶贫的实质是优化配置错位和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资源和机制,使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严琦对扶贫帮困深有感触,从创立“陶然居”这个餐饮企业开始,就注重一边做大企业,一边助力扶贫,参与公益活动、捐赠爱心基金、建设春蕾学校、帮助困难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创业培训、搭建众创平台……作为重庆餐饮“一姐”,她以自己的资源和方式,履行了一个企业家的扶贫帮困责任。

“扶贫其实是一项社会工程,最好手段不是政府,而是市场。”严琦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实施精准扶贫应发挥市场作用,特别应该发挥餐饮业的优势,原因有四。第一,餐饮业原辅材料绝大部分来自初级农副产品,与农业的关联度最高,对农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大;第二,通过订单农业,可以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有效联结生产与市场,提高种植养殖业的效益;第三,餐饮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第四,餐饮业能够与生态旅游很好地结合,可以通过在贫困地区建“食、娱、购、游”一体化基地,从而拉动旅游业发展,实现就地脱贫。

严琦认为,在贫困地区建立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畜禽特色养殖基地、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妇女就业培训基地、餐饮旅游综合性接待基地等各类基地,可以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并且就地消化劳动力,减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面貌。

在实施层面,严琦建议,要鼓励餐饮业参与精准扶贫,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策划一批发挥餐饮业作用的扶贫项目,同时大力支持全国工商联、国家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餐饮企业与贫困村签约结对,定点帮扶。国家应从用地、资金补助、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着手,出台综合性的鼓励政策,提升餐饮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同时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鼓励企业家抱团参与扶贫开发。

任国胜:双管齐下帮扶基层医疗

基层社区、乡村、城镇的医疗卫生条件不及大城市大医院的治疗水平,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生病后都不愿留在基层医院就诊,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是信任度的问题,“老百姓认为基层医院的医生水平不高,生病都往大医院跑。”任国胜委员说。

在医疗卫生行业里,去年最热门的两个词就是“分级诊疗”和“急慢分治”。而这两个词正好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

“分级诊疗”和“急慢分治”有共通点。“分级诊疗”是希望大病、疑难杂症到大医院,常见病、小病到基层医院。“急慢分治”也有这个含义,指严重的急性病到大医院,慢病回到社区。

据任国胜介绍,很多省市都提出2020年要实现90%的疾病都留在当地解决,只有10%的疑难杂症、大病才到城市大医院就诊,“这样可以有效地释放优质医疗资源,也可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

任国胜说,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从人才的角度来讲,包括大力推行医生的多点执业。“医院的医生本是单位人,不是社会人,多点执业就是要把医生推向社会人的角度。国家已经有文件出台,这些政策都是为了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提高老百姓的信任度,让小病可以留在当地。”

从机构的角度讲,就是加快和加强对基层医院临床服务能力的帮扶。“帮扶的方法有多种。”任国胜说,“有的大医院与区县医院签约为指导医院,或在大学签约教学医院,或医疗队下乡等等。”

最近几年,重庆还在推行“医联体”模式对基层农村等地方进行帮扶。任国胜介绍说,一种是以县医院为龙头,让县医院去涵盖下属的乡镇,在县的范围内,县级医院各自划片区带动更下一级的医院。”

而另一种则是城市大医院牵头,帮助区县级医院尽快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一级对一级进行帮扶,“一方面把区县级的医生请到大医院来免费进修;另一方面,就是把大医院的医生派下去,对其进行技术帮扶和管理帮扶。”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