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花开豆豉香
鸢尾花俗称“扁竹根”,每到春天就开出淡蓝色的花,异常美丽。重庆的山区,鸢尾花多的是,山谷里,山脚下,经常看见盛开着大片大片的鸢尾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
我喜欢鸢尾花,但母亲却喜欢它那碧绿的叶片,那叶片长长的,两指来宽,真是像极了鸢鸟的尾羽,那是做豆豉的好材料。
记得儿时,每到春天,鸢尾花长得叶片肥厚的时候,母亲都要做豆豉。她先带着我到山中摘取鸢尾花的叶片,把那些碧绿新鲜的叶片采上满满一筐,拿回家后先用冷水洗,再用开水洗,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把它们一层层铺在竹筐中,像绿缎一样泛着光。然后,母亲将饱满的黄豆煮熟,捞起,沥干水后放到铺满鸢尾叶的竹筐中,再像照顾婴儿一样给豆子捂上棉被。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让豆子盖棉被?”母亲微笑着说:“是为了让豆子出汗,豆子一出汗,就可以做豆豉了。”我是个急性子,才过两三天,便想掀开棉被看看,豆子“出汗”没有。母亲总是着急地阻止我:“不能掀呀,没到时间,一掀开豆豉就变酸了。”我只好耐着性子等。
好容易等到母亲说“可以了”,我们便掀开棉被,只见先前碧绿的鸢尾叶已经泛黄,豆子倒一颗颗泛光。母亲拿根筷子搅一搅,豆子浑身分泌出了粘液,拔出了丝,一根根亮晶晶的。“妈妈,豆子出汗了吗?”我大声地问。“出汗了,出汗了。”母亲一边欢天喜地回答我,一边将豆子从竹筐中倒出,放入大盆中。这时,妈妈忙开了,剁姜末,剁红椒,然后将剁好的姜末红椒一股脑放进豆子中搅拌,最后还要加入花椒、白酒和盐。对了,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煮豆子的原汁,放了盐在大水缸中冰镇着,这时要将它重新烧开后冷却,倒入豆子中搅拌均匀,豆豉才算做好了。
做好了的豆豉真好看,红红黄黄的,散发出一种浓烈的独特香味,让人一闻就食欲大开。母亲将豆豉盛在瓷坛子中,要吃的时候就舀上一小碗。春天菜苔儿肥嫩多汁,浇上豆豉格外美味,我们的饭桌上总少不了这道菜——豆豉拌菜苔儿,让人百吃不厌。有时父亲星期天去钓了鲫鱼,于是我们又有豆豉鲫鱼吃了。把鲫鱼蒸熟,用热辣辣的菜油炒香了豆豉、泡椒、泡姜,趁着热,“嗤啦”一声浇在鱼身上,再撒上葱花,格外的酸辣爽口开胃,最后连汤汁也被我们用来泡饭吃光了。其实,豆豉就算不用来做菜,光用它来下饭也非常美味。那豆子在鸢尾叶中经过了发酵,变得绵软细腻,又有着姜的鲜味,海椒的辣味,花椒的麻味,就着豆豉,总让人要多吃一碗饭。
豆豉做好后,母亲还要洗出许多的玻璃瓶。来我们家聊天的客人,临走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妈妈新做的豆豉!隔壁的王阿姨最爱吃,吃完了又来了,拿着个玻璃瓶,娇声细语跟我母亲讨要。母亲总是笑吟吟地盛给她,还总是加上一句:“知道你爱吃,今年做得多。”可不是,每年鸢尾花开的时候,王阿姨就会问我:“你妈妈做豆豉了没有?”待到豆豉盛在竹筐中发酵的时候,王阿姨也跟我一样,像个馋猫似的,经常来围着竹筐打转。她是城里人,后来回城了,回去时,妈妈还特地跟她装了好大一瓶豆豉!
又是春天了,山坡上又开满幽蓝幽蓝的鸢尾花,而豆豉的香味,似乎又绕着我的鼻尖飞了!